公元前278年,楚国京都在秦兵的强攻下失陷。五月初五,满心绝望的屈原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跳汨罗江殉国,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的作品以《离骚》、《天问》、《九歌》为代表,其中《离骚》、《九歌》是其典范之作。《离骚》是屈原用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际遇、生活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共同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书中将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尤其是“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被大量运用。《天问》的创作年代与《离骚》相距不远,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神话、传说成为屈原表达他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充满个性光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的载体。
在修辞手法上,清代贺裳在《骚筏》中所评论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极为贴切。楚国祀神乐曲《九歌》在屈原的笔下一改以往的传统,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进入了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所开创的楚辞,使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新天地。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促进了汉赋的形成。
滔滔历史长河并没有带走人们对屈原的怀念,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用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后世也出现了大量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著作;而《九歌图》、《天问图》等绘画作品也难以计数。
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上,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而他所开创的诗歌创作的新气象,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用楚国的方言、民歌,描写当地的风土人物、山川风貌,形成了楚辞独特的地方色彩。《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体。
汉朝的刘向把屈原及其风格的继承者的作品编辑成册,定名为《楚辞》,这部著作对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