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5.孙武(2/2)
    在成为吴国的军事将领之前,孙武一直隐居在吴国穹窿山。然而他并不像文人墨客那样寄情于山水不问政事,而是一面专注于自己兵学著作的写作,一面关注吴国时局,待机而发。在此期间,有两件事对孙武的后半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件是他完成了被后世誉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经典之首的旷世巨著《孙子兵法》;一件是他结识了伍子胥,并与其成为莫逆之交。几年后,在伍子胥的鼎力推荐之下,吴王阖闾终于答应接见名不见经传的草民孙武。而孙武先前写就的13篇兵法,使吴王看到了他的才能,并对其赏识有加。

    然而,吴王阖闾是个深谋远虑的人,他不会轻易将兵权交与孙武,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阖闾为考验孙武故意让他训练宫女,并由自己的两名妃子担任首领,结果孙武严格按照军法进行训练,处死了违背军令的两名妃子。吴王看到孙武治军严谨,军令威严,就封他为上将军,辅佐自己治国。从此,孙武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担任上将军不久,孙武就指挥吴军攻克楚国的两个属国钟吾国和舒国,吴王想乘胜进攻楚国,孙武提出“民劳,未可”,被吴王采纳。真正使孙武名声大震的是吴楚之战,公元前506年,吴王采纳孙武“联唐、蔡攻楚”的计策,向楚国发起进攻。在决定吴楚之战胜败的柏举之战中,孙武凭智勇大败楚军,并在10天后攻克楚国都城郢都,几乎灭亡了楚国。值得关注的是,孙武率领的军士仅3万人,而楚国则多达20万,这次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使孙武一战成名,震惊中原诸国。

    此后,孙武又辅佐吴王在很多战役中取得胜利,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因不听孙武劝告,进攻越国惨败,并气愤病死。孙武继续辅佐阖闾的儿子夫差治国练兵,于几年后大败越军。

    随着夫差霸业的扩张,他走上了帝王惯于骄奢的老路,不仅不纳忠言,还凶残地将伍子胥杀死。对于孙武此后的经历,史书上并无记载,有人认为孙武认识到了“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悄然隐居,不问世事,以丰富的实战经验修订其13篇兵法,使之更趋完善。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黄池大会诸侯,争得霸主地位,这与孙武的军事谋略和精心训练军队不无关系,孙武为夫差的霸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也是在这一年,失去孙武和伍子胥辅佐的夫差遭越军袭击,从此一蹶不振,至公元前473 年被越国灭亡。至此,孙武希望吴一统华夏的梦想化为乌有。

    孙武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他的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本珍贵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此书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哲学方面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是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最古老的军事著作。而孙武也正因为在此书中所阐述的丰富、深刻且全面的哲学思想,成为春秋末期思想界和孔子、老子齐名的大思想家,在中国历史的上空闪耀着光芒。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著作,又名《孙子》、《孙武兵书》等,共13篇,5000多字。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由春秋末期孙武草创,其后人孙膑整理成书。此书主要反映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系统地提出战争全局的问题。《孙子兵法》首次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普遍规律,总结了很多现在仍很有价值的作战原则,一直影响了后世二千五百多年。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