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结识齐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因鲁国内乱,孔子逃至齐国,受到齐景公赏识,但因齐大夫晏婴阻挠,并未得到重用。两年之后,孔子回到鲁国,继续聚众讲学,直到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即51岁时,才被任命为中都宰,后又升至小司空、大司寇,摄行相事。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因采取堕三都即削弱三桓的措施遭人暗算,被撤职,不得已开始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领弟子,手持自己安身立命的礼教仁政先后周游至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但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在生命的最后5年,孔子在弟子冉求的帮助下回到鲁国,于公元前479年病逝,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思想的精华主要集中在《论语》一书中,它是对孔子的语录和言行的记录。《论语》所倡导的“仁”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渗入华夏民族的血液,沉淀并最终铸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第一人,从孔子开始,“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不管贫富均可接受教育;他注重“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成才;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希望学生学有所成后能入仕,掌握国家政权。据说孔子有3000弟子,贤士72人。
孔子搜集整理古代文献,成《诗》、《书》、《礼》、《乐》、《易》,并以此教导门徒,而他整理修订而成的《春秋》,开创了我国编年体史书的先例,这在中国古代是空前绝后的伟绩。对此,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作了高度评价:“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壁藏书】汉景帝末年,藩王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旧宅来扩建其宫室,在孔氏墙壁中发现了古文《尚书》及大量经典,因为这些经书都是用战国时六国文字写成,与汉代通行的隶书相较被称为“古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壁古文经。孔壁古文经的发现,在经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