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思考 第一章(3)
善恶终有报
人世复杂,瞬息万变,思想深植于心灵,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因此一个人的整个思想状况,很难让另一个人根据自己对世界的了解进行判断(虽然这个人对自己非常了解)。一个人可能坦诚的活得,却贫困潦倒,而另一个人可能某方面并不诚实,却十分富有。 人们常常会认为“一个诚实的人常常落魄,而不诚实的人往往功成名就”。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这往往是根据表面现象而得出结论,这种看法的依据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粗浅的观念。事实上经过更深入的分析,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不诚实的人可能具有他人所没有的美德,诚实的人也可能有别人所没有的陋习。诚实的人因为美德而有丰富的回报,同时也必须接受陋习给自己带来的恶果。不诚实的人同样也承受着自己的痛苦与快乐。 人们往往因为虚荣心,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因为美德而遭受苦难。然而一个人只有摒弃心里的杂念,并荡涤心灵的污点,他才能认为自己遭受的苦难是美德的结果,而非恶行的报应。 在通向至善之境界的路途上,他必定会认识到,他思想、言行所奉行的信条,绝对是公正合理的,因此“善恶终有报”分毫不爽。认识到这点,他就能反省往昔的无知和盲目,确信自己的人生最终能得到公正的回报。而过去的经验就成为成长的证明。
内心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 良好的思想和行为绝不会有坏的结果,同样,心存邪念、多行不义也绝得不到好下场。 这就是古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在耕耘种植中早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奉行这个准则,但是人们不知道这条法则在内心世界也适用(尽管它在我们身边屡试不爽),因此人们并没有遵循它。 遭受苦难肯定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的,它说明自己所作所为与内心的思想不协调,也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苦难唯一的益处就是使内心纯净,洗净我们内心不洁的念头。一个人达到至善的境界,苦难就将远远地离他而去。犹如金子炼净杂质之后,不用再去铸熔那样,一个至善得道之人不会再遭受苦难。 遭受苦难是因为内心思想不协调,而幸福的人则往往内心思想和谐。这里所说的幸福,不是指是否拥有财富,而是内心宁静平和;贫苦,并不是那种物质财富的缺乏,而是指心灵矛盾的煎熬。有的人虽然腰缠万贯却丝毫不觉得幸福,而有的人生活清贫却非常幸福。只有善于使用财富才能富有而又幸福。穷人整天埋怨命运,他的处境只会越发的雪上加霜。 不幸有缺乏和过度这两个极端,它们都是反常的,是思绪混乱的结果。一个人只有快乐、健康、富足,才能说他生活在良好的状态中,快乐、健康、富有是内心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的结果。
学会管理自己的思想
一个人只有停止埋怨,开始寻求深藏于内心的真理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当他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思想时,就不会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怨天尤人,并且以坚定高尚的思想来指导自己,完善自我。他会把逆境作为进步的动力,作为发现自身无穷潜力的方法。 秩序,而不是混乱,是世界运行的最重要的原则;正义,而不是邪恶,是生命的灵魂和本质;正直,而不是卑劣,是前进的精神力量。人们想要寻找到存在于宇宙间的真理,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在这之中,他会明白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越深入,外界也会更深入的认识他。 这是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真理,只要人们认真的去反思和自我分析,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验证。一个人如果努力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很快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