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食谱 第一章(2)
但是,财富、健康和幸福的关系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明确。事实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是在令人难以察觉的绝望状态下生活的。这在工业化程度越高的西方,情况尤为严重。一项统计显示,在美国社会中,一对夫妻一天当中只有12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周之内父母只有40分钟与子女相处;约有一半的人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时间的危机实际上是感情的危机。大家好像每天都在为一些大事疯狂地忙碌,然后疲惫不堪,没有时间顾及其他。大家都在劳动,都在创造,但是,生活真的变好了吗?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和埃德·迪纳已经证明,财富是一种很差的衡量幸福的标准。人们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幸福。在大多数国家,收入和幸福的相关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只有在最贫穷的国家里,收入才是适宜的标准。从总体上讲,富国的人看起来幸福,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微乎其微的,而且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财富之外的其他因素。在富裕国家里,健康似乎更多地受到收入分配方式而不是平均收入水平的影响,与绝对贫穷相联系的物质匮乏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并不十分重要;相比之下,社会不平等造成的相对贫穷的心理和社会结果对健康的影响却比较大。
抛开这些抽象的理论不说,物质的进步有时确实使人们作茧自缚。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许多工作不可缺少的帮手。不过,如果一项工作每天都面对源源不绝的电子信息,就很可能产生“信息疲乏并发症”。许多企业界的经理人和信息业的工作者抱怨,每天必须接听的电话和处理电子邮件造成精神上莫大的压力,“信息疲乏并发症”甚至会造成长期失眠,严重影响健康。至于伴随文明发展而来的噪音、污染等问题则更是尽人皆知的了。
但是,许多人在这样的生存空间下感到“习惯”。习惯控制着我们的生活:你习惯每天早上7点起床,早餐的食谱基本是固定的;之后浏览固定的一份当天报纸;之后准时上班,不会注意沿途新开的商店和重新修整的草坪,想的是今天的工作时间表,从不迟到;工作更是一些例行公事和惯例的做法,包括与下属吃饭,与客户吃饭,与公司的经理共进午餐等等;回家后的事情也是固定的,甚至与妻子的的习惯和姿势也是多年不变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