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91年羹尧
    91年羹尧

    成也雍正,败也雍正

    大清雍正时期的封疆大吏——年羹尧,一直备受后世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青睐。其戎马倥偬的生涯和极富悲剧色彩的结局,让人赞叹也让人惋惜。

    公元1679年即康熙十八年,年羹尧出生在安徽怀远。他的父亲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兄长也曾任工部侍郎。年羹尧在少年时便学有所成,于文于武都让人刮目相看。弱冠之年,年羹尧便以进士之名跻身翰林,官拜检讨。当时的翰林院被称作“玉堂清望之地”,年羹尧能跻身其中,可见学识造诣非同一般。他在这里一呆就是九年。

    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因才干卓著,官拜内阁学士。而这年,正是朝廷移民政策“湖广填四川”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昔日的“天府之国”因土地、贫困等问题纷争不断,社会治安混乱。年羹尧被外放到四川当巡抚,他竭力打理着四川,是勤俭节约的好官。当时,许多社会名流称赞其“甘心淡泊”。同时,他也积极地为国家安定繁荣出力。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康熙帝派大军围剿。大军的后勤保障便是由年羹尧一手负责,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第一次显露出军务上的领导能力。由于抗战有功,康熙帝很快便授他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他有了军事长官和地方官的双重身份。不久,他出任川陕总督,成为镇守清朝西陲的封疆大吏。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雍正登基。年羹尧和隆科多成了雍正的左膀右臂。再加之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贵妃,这让年羹尧在雍正身边如鱼得水,平步青云。1723年,即雍正元年五月,雍正发出“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的圣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