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恰在这时,宋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本来,作为司马光一派的苏轼可以从此青云直上,但无奈他的文人个性又害了他。当他看到司马光不辨好坏、全盘清洗王安石的政策,并极力打压王安石集团的人物时,他又觉得心中不满了。大概,苏轼心中的理想是为真理而战,所以,在他看来,只有对错,没有派系。但政治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仅仅靠理想是吃不开的。
当苏轼向皇帝陈诉司马光的种种错误时,司马光集团就把他当作不知好歹的叛徒给开除了。这样,苏轼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只得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16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之后,苏轼又曾被召回京城,但无奈他脾性不改,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元祐八年(1093年)再次被贬。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再次被调任京城,但此时的苏轼已经66岁了,这些年的风云变化,早把他折腾得年老体衰了。所以,没等回到京城,他就在常州去世了。
苏轼一生宦途坎坷,但他在诗、词、文方面的成绩却卓尔不群。说到底,选择了仕途,是他人生一个美好而致命的错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