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62欧阳修(2/2)
    欧阳修同其他的改革派一样,仿佛看到了北宋复兴的希望。他积极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1045年),推行两年的庆历新政在保守派的谗言和攻击之下宣告失败。欧阳修再次遭贬,调任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被贬后的欧阳修,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但是,作为一个官场中人,这样的生活只能算是一个小憩。

    这一贬就是五年,欧阳修体验到了政治的无情,一腔的热情渐渐地转移到了史学研究和文学改革上。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他被调回京师,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1054(至和元年)年八月,他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他大力提倡平实文风,主张文以载道,这使得苏轼、苏辙、曾巩等大批青年才子高中榜首并借此进入仕途。这批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起到巨大的作用。

    公元1060年(嘉祐五年),53岁的欧阳修迎来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二个春天,他相继出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然而,好景不长。1063年(嘉祐八年),宋仁宗驾崩。体弱多病的英宗继位,五年后病逝。之后,赵顼继位。1069年(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开始了。已进暮年的欧阳修思想趋于保守,他反对新法中的青苗法,且不愿执行。这一切都让他告老还乡的想法日渐强烈,然而就是这个愿望直到两年之后才得以实现。

    1072年(熙宁五年)7月23日,欧阳修在家安然去世。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北依岗阜,南临沟壑。若逢大雨初晴,更是金光笼罩,雾气奔腾,当地人赞其为“欧坟烟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