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42王 猛
    42王  猛

    捉虱作秀,择明而辅

    魏晋十六国时期,后人以“五胡乱华”称之。那时少数民族异军突起,强烈威胁到北方的东晋,但也正是这个时代,无数人才风起云涌。这些人中最有成就的皇帝莫过于苻坚,而苻坚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功绩,大部分要归功于他的首席谋士兼好兄弟王猛。

    王猛,字景略,晋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父母都是普通百姓,因为战乱四处逃避,家中没有半点资产,成年的王猛只好靠卖簸箕为生。尽管从事低微的职业,但王猛丝毫不自卑,心比天高,对琐细之事不甚关心,更不屑于与俗人打交道,这种想法和作派时常遭到贵族子弟的轻视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从不计较。在四处游学、推销自己时,虽然有几个人赏识他,想要重用,但是,并不是他理想中的名主。王猛不遇名主誓不罢休,绝不低就,干脆跑到华阴山隐居起来。

    公元354年(永和十年),东晋桓温北伐,击败苻坚,驻军坝上,关中父老争相携酒犒劳。王猛也身穿麻布短衣,前往大营求见。在大庭广众面前,王猛一面扪捉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滔滔不绝。桓温暗暗称奇,当即抛出橄榄枝,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幕僚。但是,王猛拒绝了。

    前秦将军苻坚很早就知道王猛的名声,立即派吕婆楼前去恳请王猛出山。双方一见如故,谈及国家大事,非常投机,苻坚把他比作诸葛亮。从此,王猛的仕途柳暗花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