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208年),经过水镜先生的精心安排,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足不出户就为刘备准确又犀利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明确告知刘备,曹操与孙权的地位已定,此时应先夺取荆、益之地作为根基,与孙、曹两股势力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并指出夺取此两地的方式就是儒家尊崇的“仁爱”二字,正可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跟随了刘备的诸葛亮,先是劝孙权与刘备合作,共击“曹贼”,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又出谋划策巩固刘备在巴蜀的政权,协助其建立蜀国。不过,就是这样一位“神人”,也会犯错误。公元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准备北攻伐曹。攻至街亭,诸葛亮任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街亭,并再三叮嘱:“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要道。如失街亭,我军必败。”可惜自负的马谡骄傲轻敌,引兵上了街亭山,被魏军切断水源、掐断粮道,最终不战自乱,失守街亭。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了这位让他错爱的将领,还上书自贬三级。
自此次北伐后至公元234年(建兴十一年),诸葛亮又先后进行了几次北伐的尝试,期间他发明了许多适用于战时的用品。由于通往北方的地形山多河多,每次士兵们渡河,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搭桥。诸葛亮联想到古人如何造镰钩,发明了搭桥枪。搭桥枪的枪头呈螺状,很像现在的螺丝刀,这样省去了搭桥的时间,更节省了士兵的体力。在被司马懿围困在山上的时候,他利用热空气比空气轻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向救兵发出信号。“木牛流马”解决了北伐路途中长距离运输粮草的难题,据说木牛身负一年的粮食能日行20里,即便在蜀道上,也能行如平地。连弩的发明帮助蜀兵以少胜多,连弩一次能射箭十支,足以让魏兵不敢伸头。可是再多的发明,也没能阻挡蜀兵最后兵败的命运。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任诸葛亮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只留言“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一代谋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论如何贤能如何预知天下之势,终逃不过未能达成夙愿的遗憾。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