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18)(2/2)
    环境的“静”能使人心安神宁,全力研读。这既是使精力集中的有利条件,也是提高记 忆效率的有利条件。

    静与不静,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记忆而离群索居,多数时候还是要生活在 集体中,在较为喧闹的环境中学习。人不仅能够利用环境,而且能够适应环境。有些时候, 识记内容本身就决定静不下来,比如听报告、看电影、与别人接洽办事情,就不能独自找个 僻静处进行。这时就要有闹中求静的本领,学会“抗干扰”。这主要是指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一般人都认为,安静的房间比喧闹的房间更有利于学习、更适合回想。事实上并不然。

    美国曾进行一项实验,在安静和喧闹的房间各自进行初次学习和再认测验。结果发现, 只要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不管是否安静,效果都是一样的。

    d?戈顿和a?d巴德里1985年在更大规模的情况下进行了同样的实验。他们分别在水 中和陆地上给潜水俱乐部的学生们一张单字表,要他们记忆之后再背诵出来。结果显示,在 环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记忆和背诵出来的成绩比条件不一致时要好。这种效果就称为环境 依存效果或状态依存效果。

    由此研究可知,若因为明天有重要的表演,你便逃离平时喧闹的环境,特地跑到一个安 静的地方去整理资料,则所得到的结果还不及在平时你做资料的地方,也就是跟平常一样状 态下做得好。

    社会环境的优越也能提高记忆效率。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人家的子女熟悉笔墨, 木匠的儿子会玩斧头,将军的孩子则舞枪弄棒……”为什么这些子弟会有这方面的知识呢? 那是因为受到他们长辈的影响和环境的熏陶。

    社会环境是一种“人为”的环境,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创造有利于记忆的环境。列宁的 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洛夫娜通晓德文与法文。列宁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童年时就跟着母亲学 习德语和法语。列宁的母亲很注意制造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外语的环境和气氛。她费了一番心 思,想出了一套受孩童欢迎的办法:在规定的日子里,孩子们见了母亲只讲德语或法语;母 亲要求孩子们彼此之间第一天说俄语,第二天说法语,第三天说德语。周而复始。这种方法 ,使列宁兄弟姐妹牢记德语和法语知识,为以后精通几种外语打下了基础。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