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说,这个“破窗理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譬喻。黑兹利特说:“当一个顽童打坏了一户人家的玻璃窗后,为了修复,户主就需要花钱购买新玻璃,还要雇工匠安装,玻璃店也有了新生意。虽然户主蒙受了损失,但就此产生了工匠、商店、工厂和运输方面的新需求,又使另外的一些人得到了好处。所以,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祸,都是有弊有利的。损失能带来新的商机,会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也许,当每个人初次看到这个“破窗理论"时,都会感到疑惑,它是真的吗?
对此,经济学家们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下面是他们争议的一些摘要:
“人们需要冷静地、实事求是地认清损失和困难,还需要战胜困难的信念,但是不需要空幻的。一个试图把坏事变好事的过程是复杂的,它并不简单存在于破窗理论的逻辑中。"
“一个顽童,打破了邻居的窗户,邻居就得更换新的窗户,于是带动了玻璃工人和木匠就业,而他们又进一步带动了更多原材料提供者就业,整个社会便得以欣欣向荣,所以,顽童打破窗户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这套推理错得厉害,连目不识丁的大妈也知道那是错的。错在哪里呢?它忘记了‘世界上的资源总是稀缺的'……"
“资源是稀缺的,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难就难在要自始至终牢记这一点。有些人即使已经成了有名的经济学者,到关键时候也还是记不住。读者们不要相信那些发动战争有利美国经济的说法。大炮多了,黄油就必定减少……"
“在捍卫‘资源是稀缺的'这一要旨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忽视另一条经济学要旨——‘稀缺的资源并不一定是被充分利用的'"。
“在讨论‘破窗'、‘袭击'造成的有形资产损失和可能刺激生产增加的两个后果时,有些经济学家没有分清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大量的资源——包括劳力、机器、厂房、自然资源——被闲置。由于对前景缺乏信心,消费者节省日常生活开支,厂商减少资产投资,因而造成总需求下降,经济持续萧条。这种萧条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没有外界推动,这种状态就不会改变。只有外界力量推动或刺激总需求,继而引起国民生产以乘数增加,才能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正是凯恩斯超越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