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表达,你就是赢家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表情篇 第一章
    表情篇 第一章

    记得有一次搭飞机要飞往沙巴州一个叫kk的地方去授课,我的座位正好被夹在两位体型“极端”的澳洲女人中间,颇有“排骨汉堡”的滋味。用餐完毕正想闭目养神,右手边的那位胖太太竟主动向我搭讪:“are you japanese?” 当时我很纳闷,“我长得会很倭寇吗?”但我的嘴却同时斩钉截铁地回答她:“no, i'm chinese。” 不料,她竟兴奋且大声地说:“你是中国人?” 怪怪!她居然会说中国话,还挺标准的咧!之后,我们就东拉西扯地闲聊,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笑声与幽默,尤其是有一个笑话令我至今难忘! 她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牛顿发明地心引力不是因为苹果掉下来的启示,其实真正的启发是牛顿见到了一位中国人……” “为什么?”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她却慢条斯理地说:“牛顿一看到中国人的那张‘脸’,就发明了地心引力!”胖太太煞有其事地说。我呢,还是老问题:“为什么?” “因为牛顿发现中国人都是垮着一张脸啊!”才说完,她就哈哈大笑,并模仿出一张“垮脸”。当时,很想向她“还击”,可是我没有,因为,中国人的脸真是满“垮”的。 咱们老祖宗练家子,常会告诫弟子:“喜怒不形于色!”目的就是怕对手能通过表情来测知内心的虚实,再加上古有明训:“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代代相传,那张脸每况愈“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的喜怒哀乐其实是可以通过多变的表情呈现,至少有眉目鼻口耳的存在就应善加统合运用,怎可弃之不顾,那就太暴殄天物了。 不要再用我们的脸去证明地心引力的存在,让我们一起创造丰富生动的“中国脸”,正如同京剧中的脸谱——多变、多样、多色彩! 本篇将提供6项训练表情的方法,若能反复用心细细玩味,要媲美专业演员则轻而易举,指日可待。

    第一招 包子浓缩法

    包子,众人皆知也众人皆吃,如果一张脸变成包子模样,你说会如何? 把一张脸捏成包子形状能看吗?当然是很难看了!可是照照镜子,我们的表情本来就不怎么样。练了,会更好,不练,不一辈子“垮”脸! 有人顾及形象,也有人顽“皮”不化,死要面子不练就不练。拜托喔!包子若不在中央捏一把,不但不美,还无法让表皮有弹性,届时蒸出来的包子必定松垮垮、烂趴趴。或许你会说:“我又不是包子!” 对!就因为咱们不是包子,才要好好修炼表情,如果是包子,当然就甭练啦!这个方法不只是练“脸”,还要练“心”呢!来,咱们一块儿学包子! 循序渐进 ◎ 以鼻子为中心点,将其余的眉、目、口向“中央”看齐,全力往鼻子方向集中。 ◎ 五官用力“做包子”之外,也要用心想包子,想像自己那张脸近乎包子的完美形状。 ◎ 每一次“做包子”时请在“浓缩”五官时持续至少30秒,然后轻轻放松,休息片刻再做,连续做10次。 注意事项 ◎ 要练习就豁出去练,绝对不能害羞或害怕太丑,反正做完了包子之后五官会自动“还原”。 ◎ 练习时不必用眯眯眼去偷看自己的尊容,可用录像机录下练习过程作为修正之用。 成果展现 ◎ 中国人较保守也好面子,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些一反常态的举动,可借此训练将所有顾虑丢开,对开放内心有相当大的助益。 ◎ 可以知道自己的五官最小极限能到何种程度,便于在说话时的变化运用。 ◎ 长期一成不变的表情,相对皮肤的弹性也较差,看起来会比较“糙老”,勤练此法,会让脸部肌肤年轻起来。 ◎ 从事演艺工作或经常公众表达的人,应该勤“做包子”,有利于镜头前的表现。

    有位女学员从“包子浓缩法”中领悟到另一项功能——提神,她经常开车跑长途,只要开车就做起包子,听说还挺有效的呢!我倒是建议你不要在开车途中做包子,万一出意外,划不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