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将“虚拟联合”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当时蒙牛车辆一共有600多台,但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买的。原料车、产品车、冷藏车都是社会组合。如果买车,单这笔资金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再加上2000名司机,每天车辆的事故、保险包括配饥加油等等,非常麻烦,所以企业用社会资源来做。另外蒙牛已经不收奶,交奶的时候,农民把牛赶到奶站机械化挤奶,挤完后农民把牛赶走。所以牛根生说蒙牛是社会投资,国际资本。用外面的钱,办自己的事。
2000年,蒙牛的资金还很紧张,牛根生却突然决定上“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和“闪蒸设备”。“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在国内尚属首例。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最大限度地保持牛奶的原汁原味。“桑拿设备”需要300多万,一年的运行费用也是300多万。“闪蒸”工艺,是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再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的味道更加纯正。只不过,每生产一吨牛奶都胰同类不“闪蒸”的企业少挣300块钱。结果,就是被别人看来多此一举、增加成本的两项措施,很快让蒙牛牛奶的质量在老百姓心目中变得“有口皆碑”,销量大幅度提升,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蒙牛奶供不应求的现象。蒙牛少挣了一些钱,但是在质量方面和其他产品拉开了档次。
也是同一年,牛根生决定上利乐枕(保鲜时间长,像枕头一样的包装)。牛根生的决定一出,立刻引起团队成员强烈的质疑。在此之前,由于利乐枕的利润很低,如果量上无法突破,风险极大。整个中国市场只有帕玛拉特有利乐枕的产品,而且所占市场份额非常小,老百姓还是认同利乐枕(保鲜时间长,纸盒的包装)和巴氏奶(保鲜时间短,塑料袋包装)。利乐公司曾经要免费送给国内厂家设备,都没有哪家企业敢要。牛根生说服了大家:“我们是后发企业,必须要有差异化的产品。利乐枕人家做了很多年了,我们如果做利乐枕,就是利乐枕的领导者。”结果,蒙牛利乐枕一经推出市场,一个月内的销量就超过了帕玛拉特,到了2001年,虽然国内各品企业都上了利乐枕,但全部加起来的销量不到蒙牛的二分之一。
当时很多报纸和杂志说蒙牛那几年的发展是个奇迹。这也难怪,1999年8月蒙牛成立时,全国排名1116名。蒙牛是管理层集体持股的民企,在“人人都是老板”的动力驱动下,蒙牛平均每天超越一个对手。到了2003年,已与伊利及光明并驾,在全国的乳业市场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3. “二虎”竞合,双赢倍增
在冷饮和乳品市场上,蒙牛与伊利成为了内蒙古市场上同一行业的两个著名品牌,牛根生又是从伊利出来的,两家企业的竞争不可避免,怎样才不会两败俱伤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