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父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一、“牛”气冲天,“根生”草原:(1)
    一、“牛”气冲天,“根生”草原:(1)

    牛根生创业历程

    1.创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1998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被免职了。牛根生从伊利出来时,表面看来很平静,其实内心却翻江倒海。16年干企业,而且干的是国有企业,这个时候该做点什么呢?这些不是一时能想明白的,他首先得去北大进修。

    牛根生来到北京大学后,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他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20岁左右的学生,牛根生当时已经40岁。许多人问他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牛根生在社科院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他就自封了一个“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最后他也想开了:“我的历史上比这难过的事情多得多。当我十岁的时候,因为义气啊仗义啊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收审啊,行政拘留啊,3个月,2个月,好在没有判刑。

    “我在20岁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来自然变好了,所以从面子上我还是过得去的。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可以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

    当然,他并没有真正完全静下心来。在北大期间,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到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

    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学习,还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当他学习结束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