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1:员工们改变原有“不理会规定标准,做得好坏根据自己的心情而定”的观念。
剥笋壳2:黎明是如何做到的?
回答2:因为黎明运用“指桑骂槐”之计,让员工们通过自身在食堂的不幸遭遇,亲见(personal):“不理会规定标准,做得好坏根据自己的心情而定”这个旧观念所造成的危害,设身处地体会到了客户的感受,从而动摇了旧观念,主动参与到工作改进之中。
剥笋壳3:为什么黎明实施的“指桑骂槐”计策如此顺利?
回答3:因为黎明在实施过程中,紧紧把握了“指桑骂槐”计策的2条设计(plan)准则:
设计(plan)准则1: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这个准则强调:如果存在实施前提(强势控局),就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警示引导)。
黎明案例里:企业相对于员工,基本就是处于强势控局的地位,因此只要在企业的资源范围里,完全可以采取警示的方法来引导,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黎明先是征得了总经理的同意,再借助企业食堂这个资源,很轻松地就让员工们从中受到了警示。当然,只能限于口味和数量,不能出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不是警示,而是“杯具”了。.
设计(plan)准则2: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这个准则强调:实施时的行事策略(适度强硬、果敢)。
黎明案例里:让全厂几百人折腾几天,确实也需要一些勇气和果断。不过,重病要下猛药,针对观念的改变,特别是绝大多数员工的观念改变,靠几个会议,发几个通告,制定几个措施是没有什么用的;个别深谈、换思路,人太多也忙不过来。所以这时候,一旦想到好的方法计策,就必须坚决实施,实施得越坚决,效果越好。大师傅们的建议,有些也不靠谱(诸如王美丽之类),不过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黎明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放手让他们去做;面对抱怨,甚至吵架,黎明也没有打圆场。这些导致最终的结果很完美。
剥笋壳4:“指桑骂槐”这条计策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巩固(plus),确保最后成功?
回答4:黎明案例里:直到黎明在员工大会发言前,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真正要讨论的不是食堂的大师傅们,而是自己。因而没有带任何情绪来开会,从而使得黎明的发言获得成功。
“事先严格保密”是这条计策巩固(plus)阶段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part three 回味豆
通过剥笋壳的梳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解析出“指桑骂槐”这条计策的“p4”:
⊙知心(probe):“拆屋效应”,“登门槛效应”。
⊙亲见(personal):先“非真实要求”,后“真实要求”。
⊙设计(plan):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巩固(plus):指桑骂槐前,要做好保密工作,这样的“骂”才最具效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这种需要改变观念的情况。不过在选择“拆屋效应”或“登门槛效应”时,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认清形势局面。
有时情景看似强势控局,可以大胆使用“拆屋效应”,速战速决。然而一旦下手,却弄巧成拙,自讨苦吃。类似这种事情,往往不在少数。
比如:父母和小孩的关系,有的父母就自认为对小孩是强势控局,动不动就采取高压政策,对小孩提些不合理的要求(自认为合理的要求),结果往往“拆屋”不成,反被孩子“拆了屋”。其实,父母在和孩子的关系上,非但不是处于强势,而是处于弱势。所以日常对孩子的教育,如采用“登门槛效应”,循循善诱,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