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谎言,美好生活的滋补品
在第一章中,我们说过人生离不开谎言,因为社会进入文明化的运行机制后,谎言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生活中,在有些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必然的谎言。也就是说,有些时候,你不能不说谎。在一些非常时刻,甚至只能说谎,事情才能够更为完满。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那位病人望着落叶萧萧、凄风苦雨,身体状况也随之每况愈下。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她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被这样的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画的树叶去装饰那位病人病房外的树枝,使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地活了下来。
作为小说,可能有点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事例应当是不少的。这种谎言,就是生活中必要的谎言。没有这个谎言,那位女病人就会死去,要救活她,只能制造谎言。
在医疗上,这种谎言是最多的。
作为医生,对患者故意说谎,有时就是他们职业道德的一部分。比如对一个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的病人,医生就不能将真相告诉病人。“什么病?”“肝炎,有些严重。不过,你配合治疗,很快会好的。”这就是在撒谎,但这种谎言是必要的。
有的病人虽然患的不是晚期肝癌,是其他危及生命的病,再治也不可能起死回生了,医生同样也不能对病人说:“你根本没有希望了,就等着死吧!”这样的一句真话,还没有一万句谎言来得必要。
同样,作为病人的亲友,在去探望病人时,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几天了,但也要与医生配合,把谎撒下去,让病人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因为生命本身有时会创造奇迹。即使没有奇迹出现,让病人充满希望地多活两天也是一种人道精神的表现。这个时候,你不撒谎,还能怎么办?
笔者曾经当过八年中学教师,多少万遍地教育学生要诚实,但对学生,我本人有时却不得不说谎。有一个学生在初二时曾拿着一篇散文习作问我写得如何,我看了后说:“有才气、有,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其实,那篇所谓的散文里不过是堆砌了一些华丽辞藻,空洞无物。但在我的谎言的鼓励下,他一直坚持在课余时间写作,到上大学时,已发表长篇小说了。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善用美好的谎言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进而取得进步。
我的一位事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她把能力相等的同一年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经常给予表扬和称赞;第二组,经常给以责备和批评;第三组,既不给予表扬和称赞,也不给以责备和批评。
她给三个组做相同难度的数学练习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