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诺兰·布什内尔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的克里尔菲尔德。父亲是一个砖瓦匠,他用自己的努力工作给诺兰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从小,父亲就教育他:“使劲地工作,才能使劲地玩乐。”
诺兰是个小小的发明天才,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搞创造。10岁的时候,他就自己动手装了一台收音机,虽然很粗糙,声音很难听。后来他进入犹他州立大学学习,但是成绩一直不好。
当时,诺兰最喜欢每天晚上泡在学校计算机房里,玩“太空大战”游戏,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软件专家斯蒂福·拉塞尔在1962年设计成功的。这种游戏虽然很有趣,但与后来的电子游戏相比,只能算是属于初级阶段。因为“太空大战”节目是在较昂贵的小型计算机上进行的,它在大学里传播得很快,但不能在社会上大范围推广。
1968年,诺兰以倒数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迷恋游戏成了老师对他最深刻的印象,这个标签一直持续到后来。毕业之后,诺兰想到迪斯尼工作,在他眼里,那无疑是个游戏的天堂,但没能如愿,于是他只好来到硅谷的安培公司,开始工程设计,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游戏的热爱。
70年代初,街上最流行的是弹球游戏机,它是一种大型电动机械机器,技术呆板,检修困难,玩起来也很单调,但是支配这个行业的电动机械公司却不愿改变,不愿尝试引进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这种短视行为给后来人创造了新的机会。
作为一个痴迷游戏的人,诺兰当然明白这种弹球游戏机的种种弊端,同时在公司里,也失去了像学校里那样在计算机上玩游戏的机会,1971年,一个发明改变了诺兰的命运,这就是英特尔公司微处理器的诞生。诺兰兴奋无比,他想到了学校里的“太空大战”,当时就觉得很有商业开发价值,可惜不能广泛应用,现在有了微处理器,诺兰意识到自己的机遇已经来临了,把计算机设计成售价较低廉的专用机,在机器上再开个槽孔,投入硬币,就能玩很长时间的游戏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白天为公司效力,晚上便在自己狭小的居屋内苦苦构思。
没有工作室怎么办呢?诺兰买来一只双层铁床,放在大女儿的卧室,两个年幼的女儿分别睡上下铺,腾出小女儿的卧室当工作室。就在这个简陋的工作室里,他将微处理器作为主要部件,再添上一些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配上19英寸的电视屏幕,终于制成了一台装有投币槽孔的游戏机,可以玩一种“计算机宇宙”的电子游戏节目了。
第一台有投币装置的“街机”研制成功了,可是事实却不如诺兰想象的那样完美。“计算机宇宙”游戏虽然受到诺兰及其工程师朋友们的欢迎,可是它的要求指令太过复杂,对普通的游戏玩家而言,太难了,因此不太成功。但诺兰没有灰心,重新设计出一个简便易玩的节目——“pong(乓)”。内容和美国人喜爱的网球比赛差不多,pong(乓)——一记清脆的击球声惟妙惟肖,游戏者的心弦也随之被打动了,这个游戏人人都会玩。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