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英雄和传奇
1976年,amd与英特尔公司签订了互惠的专利协定,两个电子巨头开始合作,也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争夺。
1976年的合作基础很简单:英特尔看重了amd的微处理器生产能力,但没过多久,英特尔又推出了更新的8086处理器,他已不再需要amd。气愤的桑德斯选择了z8000作为和英特尔一竞天下的武器,但技术上看起来相当诱人的z8000在正式推出后却是一个失败的产品。z8000的兼容性非常差劲,而amd已经为它花了大量的金钱和力气,包括改造生产线和全球性的宣传。amd走到了一个生死关口,当时甚至有的经济分析家已经判了amd死刑。
ibm给了新生的amd一次机会,因为这个蓝色巨人的大量订单,英特尔不得不重新和amd达成协议,使它成为第二供应商。但这时英特尔的实际领袖已经是性格暴躁并且对amd充满敌意的安德鲁·葛洛夫了。他是一个傲慢又自信英特尔天下第一的人,时刻寻找机会把amd甩掉。
386的推出成为了一个契机。在桑德斯还在因和英特尔的技术合作而自鸣得意的时候,英特尔方面已经准备撕毁同amd的协议了。他为了不让amd投入摩托罗拉的阵营,让桑德斯相信英特尔会把秘密武器386授权给amd,但接着葛洛夫宣布只有英特尔才能独家制造386芯片,amd被激怒了,它根据1982年的技术交换协定向法院上诉,历时3年,涉及近百名证人、几千件证物、几万页各种文书,双方都为此损失了几千万美元,极为惨烈……但事实上,英特尔并不计较究竟是谁获得了胜利。因为只要诉讼进行一天,amd就一天不能生产386芯片。
在漫长的诉讼中,桑德斯意识到,不能再依靠英特尔了,只有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器,才能在激烈而残酷的芯片市场上胜利。1989年,amd的专家们自行研究出386级别的芯片——am386,1991年推出,从而打破了intel公司在pc微处理器上的垄断地位。
而那场从1987年开始的诉讼在1994年有了眉目,胜利的还是amd,可笑的是由于英特尔为了减缓amd律师的工作速度,给amd提供大量诉讼用的参考文件,但这并不妨碍amd在如山的文件中找到了有利的武器并反戈一击,最终打赢了这场官司,并获得了生产486的权利。
与英特尔的战争有着激烈、快乐,但更多的还是挫折,这个路程何其漫长,直到90年代末期,桑德斯的挑战才有了回应,才出现了黎明的曙光。因为他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而这个对手几十年来漏洞太少。
1994年,amd推出了自己新的k5处理器,当amd的官员夸耀k5将比intel的奔腾处理器性能提高30%,这还只是仿真芯片比较得出的结果,实际的芯片还没有一片生产出来,等到amd公司发现无法如期生产出来时,公司遇到了大麻烦。而实际上生产出来的芯片还是和英特尔有一定距离,这次挑战失败了。
但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把那块巨石不断推起,不知疲倦,桑德斯依然不改初衷。他说:“只有在容许自由竞争的开放市场上,真正创新的技术才会有发展的机会。如果市场封闭,竞争受到限制,创新技术便难以发展。……虽然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但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姿采的创新技术则绝无仅有。这些所谓新技术都较为昂贵,也较为复杂,而且难以掌握及使用。它们配称‘真正创新的技术’吗?当然不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