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来”诞生
没有厂房,他把租住的房间作为厂房,学生物的大学生拿起了剪刀,缝制领带。没有客户,他便自己去推销!曾宪梓的“一人工厂”就这样诞生了。他为自己定下每天生产、销售5打(每打12条)领带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他得到的利润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但在开始的时候,却没有人买他的领带,好不容易,有一家商店的经理同意看一看他的领带。可是他报出的价钱,简直就叫曾宪梓无利可图了。曾宪梓当然不愿卖。那位经理便把自己店里经营的进口名牌领带指给曾宪梓看,相比之下,曾宪梓所做的领带用料低廉、款式单一、色彩灰暗,确实摆不上柜台。
曾宪梓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察觉自己从主观想象出发,认为生产档次较低的廉价领带,会比较容易进入市场,事实证明他想错了!廉价产品所换来的不是利润,而是别人的歧视与羞辱。只有精品才能打开市场,否则自己生产的和地摊货又有什么区别,自己当初生产领带的初衷也就不能实现了。
6000元本钱交了“学费”,学到了一条教训:要想打入市场,就得生产高档名牌产品。曾宪梓没有气馁,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耗费大量心力的产品,批给了街头的地摊,然后他花大价钱从商店里买回各种外国名牌领带,一一拆开,琢磨用料、裁剪、造型、花色……他还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花色品种的新潮流、新趋向。
最后,曾宪梓用仅剩下来的钱买进了一批法国面料,以外国名牌领带为标本,加入了他
自己的设计方案,精心制作成了4条新领带。他把自己做的领带和几条外国名牌领带混在一起,去请一位领带行家鉴定。那位行家看来看去,一口咬定这都是进口产品。他肯定地说:“香港的领带业我清楚,像这样面料考究、做工精良、款式新潮、质量上乘的领带,当然只有外国才生产得出来。”好的领带就这样生产出来了。
但是人生地不熟,没有固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曾宪梓只得自己出去推销,这期间他受尽白眼和冷遇,但都忍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