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败了美国总统
没人看好这个缺乏光彩的46岁女人,几乎所有人都预言公司必将被出售。就像当时一位评论家所说的:“有许多原因说明(《华盛顿邮报》)为什么要出售——一家经营不太好的报纸,一个岁数大的业主没有继承人,只有一个寡妇……”
在当时那个社会,女记者都是很少的,更何况是女领导。在当时报业领导层鲜有女性的情况下,本来怕羞和缺乏信心的她,往往连向记者提问都感到提心吊胆,担心做错事。后来凯瑟琳说,在接任公司主席后数月,公司举行圣诞聚会时,她担心闹笑话,结果花了不少时间去“彩排”如何在聚会上说好“圣诞快乐”4个字。
一个家庭主妇,如何支撑一家报纸?她开始向周围那些成功人士学习,学习新闻的基本业务和经营手段。她用女性特有的广大和无私来作为自己管理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任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
上任伊始,她就虚心询问,广泛征求意见,著名的专栏作家李普曼告诉她:邮报下属的《新闻周刊》有个人才,叫布拉德利。格雷厄姆立刻约布拉德利吃午饭,席间,她问布拉德利对邮报的什么职务感兴趣,他半开玩笑说:“如果总编的位子让出来的话,我愿意去补这个缺。”这要遇上别人,肯定就是一个玩笑,但是凯瑟琳居然就真的让布拉德利掌管了报社的总编辑大权!
首先,就是改变报社传统老旧的风格,布莱德利是一位“现代人”意义上的新闻人,他不喜欢强调新闻的责任感,更讨厌纯粹的资讯,他的短暂注意力使他无法容忍沉闷。在《新闻周刊》时,他整天督促年轻的记者写出好玩的东西,如今他要把这种风尚带入《华盛顿邮报》。
布莱德利喜欢明星记者制,坚信闪闪发光的明星们可以让报纸水准获得最快的提升。他从《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各处找来青年才俊,甚至包括3名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与令人羡慕的薪水。一份伟大的报纸同样需要足够多的经费,凯瑟琳对此全力支持,将编辑部的经费从每年400万美元提高到800万美元,整整翻了一倍!就这样,一系列的剧变发生在《华盛顿邮报》,保守派纷纷离去,报社的政治立场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始终与政府站在一边开始越来越倾向于自由派立场。
两次事件改变了《华盛顿邮报》,也把凯瑟琳推到了事业的顶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