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 有史以来最完美的致富圣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22节 巴比伦的历史缩影(2)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另一支闪族———阿摩利人攻占了这座小城。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特殊魅力。

    根据泥板文献记载,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就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他真正缔造了巴比伦帝国。他登上王位后,即着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汉谟拉比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萨(larsa)结盟,灭掉了伊辛(isin);接着又与马里(mari)联合,征服了拉尔萨;征服拉尔萨后,他又掉转枪口,挥兵直逼马里城下,迫使马里俯首称臣。除北部的亚述外,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最后定都巴比伦。

    汉谟拉比在巴比伦帝国建立了君权神授的中央集权制度,全国大小官员都由他亲自任命。他还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独揽军事大权。汉谟拉比的统治还表现在对经济方面的控制。国家对地方征收各种赋税,并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利系统。他在位时,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在基什(kish)和波斯湾(persia gulf)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这条运河的开凿,不但使大片荒地变成良田,而且使南部许多城市永绝水患之灾。总之,在汉谟拉比时代,豪华雄伟的宫殿,巍峨壮丽的神庙,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大桥,跨海运输的商船……这一切都无不显示出巴比伦的辉煌与兴盛。因此,巴比伦城不仅是强大王国的首都,而且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和繁华的大都会。

    有道是星移斗转,沧桑无情。巴比伦这座盛极一时的城市在汉谟拉比之后历经数百年的变迁和战乱,其繁荣和威望由盛而衰,最终被波斯人攻陷,逐渐沦为杳无人烟的废墟之地。

    直到数千年之后,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拨开掩盖其上的厚厚尘土,才逐渐露出这个历史名城早已残破的街道、倾颓败缺的神殿和皇宫。站在这片废墟上,今天的人们只能凭借考古研究和无穷的想象力去勾勒当时的繁荣,昔日那些富丽堂皇和冠盖云集的景象,以及肥沃的农田、宏大的都市和一列列满载货品的商队已经不复可寻了。

    尽管巴比伦昨日的光辉已然殒落,但是它的历史和它的智慧却有幸能够存留于世。我们不得不因此而感谢他们完整的原始记录,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智慧,使今天的人们受益良多。在那样遥远的古代,尚未发明纸张或者印刷术,他们将文字刻在潮湿的泥板上面,刻完之后,再将泥板拿去烤干硬化。这些泥板的体积大约是六英寸宽,八英寸长,一英寸厚。

    巴比伦人便是用这些所谓的泥板来做记录,就像我们今天用书写等形式做记录一样。这些泥板上常刻有当时的一些传奇故事、诗词、国王的命令、当地法律、土地财产权状、契约书等,甚至还刻有书信,由信差送到远方。从这些泥板中,我们甚至还可以窥见当时巴比伦人十分隐秘的私事。例如,有一块显然是一位乡村商店主人所拥有的泥板,上面刻着日期和某个顾客的姓名,以及这位顾客牵了一头母牛来兑换七袋小麦,其中三袋已经交货,另外四袋随时等他回头来领取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本书中讲述的所有理财课程和财富法则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珍贵的泥板。

    这些泥板在古城遗址的地底下保存得非常完整,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泥板有成千上万块,足以塞满好几家图书馆。这些泥板就像一位忠诚的历史守护者,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今天的人们讲述了发生在遥远时代那些真实的故事,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否认,巴比伦的确是有明确历史记载以来最古老和最鼎盛的人类文明。

    翻开整个古代文明史,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能确认,这一时期世界上绝然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勉强与巴比伦比肩。一提到巴比伦城,就令人联想到恢宏、繁荣和无尽的财富,英文中的巴比伦一词就有富庶和奢华的大城市之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