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300家公司凯觎的CEO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汽车的魅力大于轮胎(1)
    戈恩不论做什么,都能让那些认为成功是遥不可及的人们改变想法,他有一种扭转人心的力量。在他的影响下,原本一直抱有怀疑态度的人们会突然转变态度,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推动改革的进程。他使雷诺有了惊人的转变。

    ——路易·施维茨

    第一次见到路易的时候,他那稳重的举止、对雷诺深厚的感情以及正确的战略思维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从1970年开始任法国财政部审计局的官员,并历任过几种要职,为了闯出一番事业他转到雷诺。当时有几家大银行和大保险公司都想把他拉过去,但他执意选择了汽车公司。这既是改变路易一生的决定,也是改变雷诺未来命运的决定。自从路易1986年投身汽车事业以来,他几乎改变了雷诺原有的一切陈规陋习。

    1986年雷诺正处在濒临倒闭的紧要关头,从1984年到1986年,公司赤字总额达到290亿法郎(约合35亿美元)。虽然法国政府也像美国政府支援克莱斯勒一样,对雷诺进行资金援助,但雷诺效益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国有企业。实际上对雷诺来说,利润可有可无,只要不至于亏损就可以。

    路易刚进雷诺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雷诺是一个劣质低档车的制造点,而且像制作成本高、人浮于事等诸多问题堆积如山。最可怕的是雷诺的市场只限于有国家保护的国内市场,要是没有国家保护的话,根本抵挡不住外国车的竞争,或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倒闭了。

    当时任首席执行官的雷蒙·莱维已经认识到不能只依靠国内市场而应该进军世界市场的必要性。雷诺开始进入由竞争决定胜负的世界舞台,它必须要努力打败其他公司才可以生存下去。

    与雷蒙·莱维拥有相同理念的路易·施维茨认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必须要保障高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他与雷蒙·莱维及雷诺的人们一起采取了各种重建公司的措施。在他们的努力下1989年雷诺的财政状况扭亏为盈,一直到1995年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1992年路易·施维茨继雷蒙·莱维之后坐上了雷诺ceo的位置,并且提出以民营化和民营企业的管理原则作为经营企业的目标。1994年雷诺成功地将政府持有的股份降至53%,并于同年成功地在巴黎股市上市。1996年,政府的股份降至44%。

    我不喜欢进入一个几乎由政府掌权的公司。因为一旦有政府的介入,战略方针和计划的制定权就会扩散、变弱,有时还会受到阻碍,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虽然国家现在仍是雷诺最大的股东,但根据现在的发展态势,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继续降低国家持有股份的比率,雷诺或许可以完全脱离政府的控制。

    施维茨作为一个国营企业的ceo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制定战略方针及实际操作方面都费了很多的心血。他的战略方针有以下两个中心点:

    1.增强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成本效率①。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