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密码二:别相信大人有大量
——犯颜直谏是找死
与上司沟通,有两个危险点。一是当彼此意见相左时,为人部属「据理力争」;一是当上司决策有偏差行为有缺失时,部属「犯颜直谏」。
对于这样的部属,过去中国人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因为这种沟通技巧风险很大,不是丢官就是丢脑袋。所以,在唐人赵蕤所着的「长短经」中,便将此类部属归入「六正」---六种正直的人臣-----之一的「直臣」,并为其下个定义:
在国君昏乱不明之时,能够犯颜直谏,敢于面言主上的过失,而不阿谀奉承。
不过,直者,一条线也。有率直,有急切,便流于躁进。仅考虑「一刀砍断是非根」,希望立刻收到成效,而未将人性点加进去思量思量。
因此,古往今来所谓直臣者,其气节虽可嘉,其说服君王的效果则大有疑问。而且个人下场,除非碰上旷世明君大人有大量,否则都不是很好。
问题是,综观一部二十五史,所谓的明君能有几人?回到现代社会来,依笔者数十年江湖所见,真正「大肚能容」具备「三能」----能容人,能察纳谏言,能自我割舍(包括情绪、习性、利益)者少之又少。
而且,纵使能容,也是权宜之策,等待你没了利用价值时,再秋后算账。
为何上司特别容不下「犯颜直谏」呢?因为他感受不到你的忠诚,你迎面给他的尽是威胁、不尊重、挑战领导权威、伤他自尊。换句话说,他脸上无光,情绪受到严重刺激。
与上司沟通的四种典型
这里,我将引述一段唐朝德宗皇帝心底话,道出四种上下之间沟通模式,所带给上司的情绪反应。
唐代群臣上朝,皇帝对宰相(总经理)还满客气,赐椅子坐,还有茶喝。(宋代以后,宰相就站着不坐,连热茶也省了。)但君、相的相处(董事长和总经理),还是很微妙,人性的纠缠依然在其中。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