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86节 统计学
    叶天蔚

    第一次接触统计学,还是在小学时。虽然那时我们还很小,但当时接触的数学模型却非常先进,跳过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平方根自然对数,直接进入了一种类似于微积分的运算:众多的微小量累积成一个巨大量,其模型主体为:“如果每个人节约一度电,那么……”;“只要每个人节约一分钱,那么……”。这是一种所向披靡勇不可挡的数学工具。简而言之,如果遇到一个像锅盖那么大的麻烦,我们马上就能拿出两个锅盖那么大的解决办法;如果遇到一座大山那样重量级的困难,我们马上就能变出三座大山那样重量级的应对方案,而且操作过程是如此地简洁明快与清晰有力:只要大致测算一下面对的问题,反过来除以几亿人民,摊到每个人身上,“如果”一下,问题立即就冰融雪解烟消云散灰飞烟灭,几乎达到了杜甫笔下大宛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境界。至今回想起来,那种指点江山、举重若轻、谈笑间决胜千里之外的乐观主义,依然沁人心脾。

    工作以后,接触统计学最多的机会,是在每次的工作总结之时。众所周知,工作总结是一种以乐观精神为主流思想的肯定性文体,统计数据则是支撑这种乐观精神屹立不倒的支柱。这一阶段的统计模型更加进步到非线性数学与混沌理论的层面。比如:第一年有不良资产100亿,减少30亿,成效喜人,还剩下120亿;第二年减少了40亿,成绩显著,还剩下170亿;第三年减少50亿,成果辉煌,还剩下190亿;第四年减少了整整70亿,成就惊人,还仅仅剩下220亿。整个系统看似不可预测的混沌,其实存在着系统的奇异吸引力,确定了系统重复的某种模式、一种滚滚向前不断发展壮大的模式。

    总的来说,自然世界是遵循会计原则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无论白云在天还是青水在瓶,一切都会归到会计报表的两端,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而人类社会则偏好统计原理,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奖给两位喜欢统计的家伙,计量经济学创始人ragnarfrisch(挪威)和宏观计量模型创始人jantinbergen(荷兰)。英国政治家迪斯雷里说:“世上有三种哄人的东西: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据”;换一种角度来说,世上有三样激动人心的东西:“宣传、要命的宣传、统计数据”。

    当然,人类社会也是局部地遵循会计原则。比如,世有十毒: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显而易见,前五个项目属于资金运用,后五个项目属于资金来源。经常吃喝嫖赌的肯定坑蒙拐骗,经常坑蒙拐骗的难免吃喝嫖赌,有来源必有运用,有运用必有来源,两者必匹配。学问就是学问,道理早就被说透,在路的尽头等候。

    对于一般人而言,和其它专业学科一样,全副武装时的统计学满身上下佩带着专业术语与复杂方程,一个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涉及的变量动辄数万个之多,标准差、中位数、常态曲线、离散分配、差异系数、临界区域等等概念、公式、图表像梦呓一样混乱。但当它卸下装备,入浴时,它总是单纯的。对于拥有话语权的权威者而言,统计只是他们得到支持其论点的一些最终的单纯数字的简单过程。这里面有一个适用广泛的定理:任何事情越到核心,就越简单。“一般的信徒总是要比红衣主教更加虔诚,这就是一切宗教能够存在的秘密。”《安德罗波夫传》一书的扉页上如是说。

    统计有三大特性,可以用三句话予以简单的概括:

    实用性:除了实情,数据能证明一切。

    丰富性:统计就像比基尼,露出来的部位固然诱人,没有露出来的部分才是真正要命的。

    公平性:我们相信上帝,其它人请用数据说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