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了几步,发现原来农园的所在现在有一大型建筑光照如昼。是新建的学生食堂。我决定在这里吃一次饭。食堂的确很新潮,外边有往楼上开的滚梯,里面又装有直升的电梯。还是那一句老话,今非昔比。问了一下,说不收现金,“请到吧台买卡”。啧啧,吧台。
买了十块钱的卡,多了个心眼,问这能当几块用,被告知可当七块八用时,觉得自己的直觉真是可以啊!要没问,端上十块钱的东西去划卡就糗大了。这肯定是因应北大校园里流窜着大量的社会闲杂而发明的铸币税,同学们通过内部渠道肯定是一块当一块。这个制度不错,支持!
算着算着拿了七块八的东西,交钱时人家说是七块五,我说那卡能充值么?不能?那我不要了。师傅说,拿着,那边有豆包一个三毛。心下一阵惭愧,赶紧收好。
食堂的桌子很干净,找了个空位,坐下后又打量了一下整个餐厅的格局。国家是发展了,在这么体面、人性的地方吃饭,这些孩子成人后的心理应该阳光得多了吧。
正对面坐着一个头发竖着、有点胡子、一脸痘痘的男生,根据盘子里的东西和刚才的认识,可以判断他的盘子里装着四块五。一天十块的话,一个月三百。我一边吃,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四处张望。大投影正放着中央五,有人站在跟前看,脸上也有些胡子,头发也竖着,脸上也坑坑洼洼。羡慕啊,我一边吃一边色迷迷地看着这些过去的自己在目前的自己身边走来走去。
男生吃完走了,新坐下来一位女生。拿着一大瓶白开水,看来吃完饭又要去上自习了,为什么我的外甥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上的不是北大!我一边恨恨地想,一边看近在咫尺的大二女生(不知为什么我就知道她是大二)的脸庞,与男生的痘痘相辉映,她的脸上有很多细细的绒毛。我想像着两年以后这张脸就要走到社会上,到所谓的公司里,面试通过后,开始变得光滑、白皙,并在有了一定的经历后不可避免地憔悴下去,多么让人心痛的过程啊。祝你平安,姑娘(当时我真的想到了这句话,而且用的是张承志的风格)。
吃完饭,跟着学生们排队放完餐具,我真的回到售饭的柜台处拿了一个馒头装在兜里,这样就花完了卡里的钱。
穿过南门,欣慰地发现夏天看到的“野蛮拆迁违反三个代表”等大幅标语还在南门西侧已成废墟的照相馆墙上。这就是北大,因为有人抗议,拆迁就中止了,一停就是一年,领导还是不错的!心情更加好了。
来到风入松。意外地发现资源楼的外墙上那硕大的竖写“风入松”三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书店”。想想人家老板修改得很有道理。有几个外地来京人员能知道“风入松”是个书店?
书堆里发现一本装帧美丽的《张爱胡说》,翻了翻后决定买之。因为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一篇到处流传的只是和张爱玲的情爱故事,这书里居然是从他小时写起的。
因为缥缈兄下车前叮嘱买本当期的《当代》看一篇农村调查的报告文学,就到处找期刊柜。多时不来,格局已生。问过售书人,知道这里没有该杂志,有点怅然。胡乱又拿了一本书,离店,回家,赶着看北京一台的《绝对权力》。
一周前不慎被这电视剧抓住了,于是想看下去编剧如何把这反腐的大戏收场。果然是戏剧,今晚已演到邪不压正,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邪方在北京的靠山——一位元老的太子被证明是一个退伍军人扮成的骗子。周梅森还是很毒啊,夹带了私货在此被我看出。倘若那太子是真的呢?那么齐书记和刘秘书长两位高大全人物的小命就悬了,这一点傻子也看得出来,只不过被编剧用春秋笔法给蒙过去了。这至少说明整个创作集体还不是发了臆症,他们知道大家知道(不是病句)所有的潜规则,都看得懂。
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以上的文字。写到这里已是“这一天”的下一天了。网上网下的人们都在过夜生活,在北京,在外地,在中国国内,在中国国外。大家晚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