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的风险
据证券界人士分析,百度上市后的最大风险来自于其盈利能力。因为投资者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在融到股东的资金后,百度能否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目前百度的市场主题依然是在中国。
从google最新的战略可以看出,google在中国的希望值并不仅仅是建立一个营销队伍,而是要进行全面的本地化运作,抢夺本地市场。相对google而言,百度并没有特别强大的优势。因此,一旦竞争起来,google将对百度造成巨大的威胁。现在google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与百度相差不大,google此次的战略调整,很可能使google快速超过百度。更何况在中国还有搜狗、中搜、爱问等众多搜索引擎的虎视眈眈。
虽然百度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惊人,但是其盈利能力和google相比还相距很远。google全年30多亿美元的营收远远高于百度目前的年营收1400多万美元——虽然后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前者。
随着百度登陆纳斯达克,作为一个公众公司,百度也将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此前,随着上市前公司披露的信息不断增多,人们对在百度的了解也在逐渐增加。对百度的种种猜测也不胫而走。对于百度的收入,就存在着一些不同于百度官方的说法。有传言认为,百度的流量其实并没有其自身宣传的每天一亿那么大,其收入状况也一直并不理想。这种观点认为百度是靠mp3搜索起家的,而这部分和其它涉嫌侵权的搜索占去了总流量三分之一还多,而所谓搜索插件、网站联盟又占到了20%的流量,所以虽然百度流量不小,但商业价值并不大。
2004年8月,百度曾斥巨资收购中文寻址业务提供商hao123。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度此次大手笔收购,目的之一就是看中了hao123的流量。拥有hao123后,百度不仅在高端的中文网页检索领域继续稳固其位置,也将在以网站浏览为主要习惯的网民群体中获得绝对优势。据alexa的排名,此次双方合作成功后,百度流量总和将成为全球中文网站第一。目的之二就是为上市蓄势。百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而挂牌纳斯达克的一项硬性指标即上市公司的“盘子”不能少于三亿美金。此前有业界分析人士认为,百度因“盘子”较小,在纳斯达克上市受阻。收购hao123,有利于百度将“盘子”做大,打通通往纳斯达克的道路。
继2004年收购了通用网址hao123之后,百度于2005年8月份上市之前又先后收购了包括上海秦川科技在内的几家渠道商,同时还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完成类似的数起并购。百度此举的意义被人解读为“短期内合并报表”以利于上市。而且,有人认为,百度突然调整渠道策略,这也可能会引起其渠道代理系统的动荡不安。
另外, 关于百度股价虚高引发互联网新一轮泡沫的惊呼,也随着百度带来的这场风暴开始在业界流传。8月5日,百度以首次公开招股发行价27美元登上纳斯达克。在上市首个交易日里,百度股价的涨幅出乎了大多数人预料,一路疯涨至151.2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了450%;最后报收于122.5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了354%。百度市值也达到了40亿美元。
互联网分析师吕伟钢认为,“说互联网出现泡沫还有点早,百度只是个个案” ,“百度的股价之所以升这么高,因为它贴了个‘中国google’的标签。”他继续分析到,“google上市的时候发行价是85美元,一年后股价涨到300多美元,涨幅接近300%,投资者认为,百度也可以涨300%。另外的对比是google现在市值800亿美元,投资者也认为,‘中国google’的市值起码应当有google的5%,也就是百度现在的40亿美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