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笔融资不求最多
1995年开始,李彦宏就利用每年回国的机会考察国内的市场。但那时,他并没有急着回来,因为“感到中国还不需要搜索这个技术,大家还在推广网络的概念”。1999年10月,政府邀请了一批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也在受邀之列。这次行程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大家的名片上开始印e-mail了,街上有人穿印着.com的t恤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出现了一批能够为搜索业务付费的门户网站”。
当时,国内门户网站使用的搜索引擎,大多是英文搜索软件的汉化版。虽然中文的语言逻辑和英文有着很大区别,但这些软件在开发时却很少考虑到华人,尤其是中国内地网民的搜索习惯;而那时国内出现的“搜索客”等搜索引擎,在李彦宏看来更像是“玩具”。返回美国之后,手中握有全球第二代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超链分析”专利的李彦宏,找到了自己刚刚从美国东部闯荡硅谷时认识的好朋友徐勇。11月,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自己担任制片人的《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第二天,两人就基本敲定了市场方向、股权分配、管理架构以及融资目标等回国创业的大致框架。此时互联网泡沫正盛,但是,为了凭借自身团队的价值成为公司绝对控股的大股东,以便为将来的阶段性融资奠定基础,他们只制定了100万美元的融资计划,并开始寻找融资目标。在与各种背景的投资者接触后,李彦宏倾向于选择有美国背景的投资者,原因在于“他们开的价码、条件比较好”。很快就有好几家vc愿意为他们投资,他们看重的是三个因素:中国、技术、团队。他们选了一家叫peninsula capital的投资公司。peninsula capital是李彦宏要和另一家投资商签署协议时才开始接触的。“当时急着回国,所以我们只给了他们一天的时间。”徐勇回忆说。巧的是,peninsula capital的一个合伙人greg是徐勇拍摄《走进硅谷》时采访过的。greg对徐勇说:“从你拍的片子,我就知道你能成事。但我不认识他(指李彦宏)。你说他的技术如何了得,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相信?”不过,在与按创投行业惯例与李彦宏工作的infoseek公司cto威廉•张通电话后,greg下定了决心:威廉•张认为,李彦宏是全世界搜索引擎领域排名在前三位的专家。尽管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2000年初peninsula capital还联合高盛、redpoint ventures向中国最早的it交易网站硅谷动力投资了1000万美元,但是由于没有在搜索领域的投资经验,他们又拉来了integrity partners一起投资。这家vc主要由inktomi(美国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后被yahoo收购)的几个早期创业者创办。两家vc决定联手向百度投
资120万美元(双方各60万美元),而不是李彦宏当初想要的100万美元。“当时我觉得,需要六个月时间把自己的搜索引擎做出来。”投资人问李彦宏,“如果给更多的钱,是不是可以缩短这一时间。”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事实上,从2000年1月1日开始,百度公司在北大资源楼花了四个半月就做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不仅如此,为了防止市场发生大的变化,原计划六个月用完的钱,百度做了一年的计划,从而坚持到了2000年9月第二笔融资到来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