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员工遇上糟糕老板: 职场安全手册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压榨
    某些行为是合法的,但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为不能用犯罪的意图来做。我们的有些法律很陈旧,也过时了,所以,它们不能适应新技术犯罪。以下是一些犯罪心理的特征:

    ●欺诈,或者为了利益和消遣哄骗他人。在我们的商务世界里,欺骗行为极为猖獗,人们订立的合同极为繁复冗长,而且有很多用晦涩的法律术语写成的罚责条款。

    ●漠视他人安全的轻率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就是在这一方面,财务分析家估算产品的缺陷,然后权衡被人告上法庭的花费和召回产品的费用孰轻孰重。

    ●不履行如期付款的义务。公司可能恶意申请破产以便“给供应商们‘理发’”(少还钱)。

    ●缺乏同情心。具体表现为公司的执行官没有良心和道义感,或者把良心和道义感置于其次的位置。

    ●频频撒谎。

    ●把对他人的虐待和伤害合理化。这种伎俩常常被用于责备受害者,责备他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意识到危险所在。

    所有这些招数都可以被合法地实施。你可以解雇一个即将退休的人吗?可以!当电话的实际运行费用只有每分钟五分钱的时候,你可以把通话费提高到每分钟四毛钱吗?当然可以!在签订冗长的电话服务合同的时候,把每分钟4角钱的通话费用小字写在不显眼的位置是合法的吗?是!你从别人的兜里掏走10美元是合法的吗?不是,你可能为此而坐牢,但让我们看看同样的行径吧,有些合法的公司可以把手伸进我们的口袋,从容掏走不止10美元。欺诈是如此的屡见不鲜,难怪现在有那么多人被投进监狱,按总人口算下来,被监禁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其实,很多在监狱服刑的人和我们眼中被法律承认的权威人士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他们也知道如何合法地做那些事情,他们大可不必为此服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