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生如何求职: 为高校毕业生点睛指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生活: 依然奔跑在路上(1)(2/2)
    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话是一定对的。

    (一) 从土人开始

    前面提到我是2003年春天考上北大的。那年4月的一个午后,身为社会闲散人士的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大学同学lc,他是98级人大经济学院的,我记得他原来已保研到南开,在街上遇见他便颇有些惊奇。他平静地告诉我,他放弃了南开,毕业后专心申请出国,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学与财政学)的ph.d的offer。我说,啊呀,虽然我终于上了北大,但是和你相比,还是个土人啊。

    那天晚上,辗转反侧,白日这个哥们的三言两语又勾起了自己当年的出国梦。当时也曾在新东方的那句“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刺激下疯狂地背单词准备gt。可是现在还可以再出国吗?在北大读完硕士再去读个ph.d还需要多少年呢?我是否真的适合去读ph.d呢?

    想来想去,还是先做些切合自己的事,哪怕从土人开始。赴美读经济学的ph.d对我而言已经不再像当年那么耀眼,也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目标,我开始寻觅自己新的目标了。于是,过后,我开始积极地投递简历,找公司实习。(后来我竭力劝那些上研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跨校考到北大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找公司实习,实习经验的积累太重要了。)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很多做法还是很愚蠢的,包括给hsbc等公司直接打电话说我是某某,想去贵公司做intern(实习生)——毫无例外地遭到拒绝,包括给一些都已经招毕summer intern的公司继续发简历(而且是极为丑陋不专业的版本)。不过本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脸皮厚,不怕折腾,反正闲散嘛,就天天在网上逛,混迹于各bbs的job(工作求职)版中。

    后来,在2003年6月的一天,在北大bbs看到博时基金公司招summer intern,就投了简历。虽然当时还没有上北大呢,但是却贸然地在简历上面写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的字样,希望可以得到些注意。也可能是因为运气比较好,2003年的夏天,那时找暑期实习的风气还不如现在盛行,而且博时基金原来只打算招两个接电话性质的intern,后来却临时多招几个sales intern,所以我得到了面试机会。再加上博时基金的北京公司老总原来毕业于北大,比较倾向于招收北大的学生(呵,我这个即将进入者也算了)。于是经过面试,幸运地得到了一个intern机会。其时博时基金市场部招的几个暑期实习生都是北大的硕士或者准硕士(有两个女生后来和我是一个硕士班的)。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就开始正式工作。2003年夏天博时新发了一支指数基金,我们先做了几天基金发行前的准备工作,待基金正式发行后每位intern就负责一个大区的基金对个人客户的销售工作。那时候自己还是颇有几分激动的,因为培训期间,博时北京公司的老总对我们的培训煽动起了我们对将来的基金销售工作的渴望。而我是这些intern中最幸运的吧,我负责海淀区的业务。比较熟悉这里,而且我以为海淀区的富人(潜在客户,呵呵)比较多。

    销售工作非常辛苦但又非常锻炼人。我主要在中国建设银行(博时基金的托管行也是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的几个大的网点(比如科南路、甘家口、花园路、当代、中关村等等)工作,每天会和成百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说话或者听不同的话。自己当时还是很敬业的,每天早上和客户一起等银行开门,然后进去工作,中午我和银行职员一起吃饭,饭后我就会直接继续工作,到下午银行关门(这个中间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道德风险的,因为没有什么人监管我的,我可以随便跑)。自己总是站着跑着,所以一天下来往往觉得两腿欲断,几乎从没休息过周末,而且还要经常四处奔跑于公司、银行网点之间。银行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真能干。不知道这句话是贬义还是褒义。(据我观察,建设银行的职员工作还是和外资行的员工工作有些差距的。)反正不管那么多,当时我还是比较有激情的,而且觉得每做成一笔都会有些意义。很高兴听到一些网点说,只要我在这个网点待着,每天至少几十万的,如果一走,马上业绩就没有了。感觉自己的能力提升是最大的收获吧,因为实习生的薪水实在少得可怜。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