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visa国际组织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月收入在2500元(人民币)以上,年龄在20~44岁之间的“小康族”,估计已达到6000万人。为了帮助日趋庞大的“小康之家”寻求安全且收益较高的理财方式,银行专业理财师特地量体裁衣,专门设计了理财个案。
个案背景:
丈夫:张明,某机关部门工作人员,月收入3500元;
太太:李小雯,银行职员,月收入3000元;
女儿:婷婷,小学四年级学生。
张先生的家庭月收入在6500元左右,其家庭资产除一套已参加房改的116平方的住房外,还有8万元银行定期存款,2万元国债。夫妻双方单位都实行公费医疗,并缴纳养老保险金,二人生病、养老基本能够得到保障。所以,近年来张先生一家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支出日渐增大,特别是在保证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同时,用于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消费逐年递增。现在,张先生既有积蓄又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结余,但他对未来子女教育等预期开支却未敢抱有乐观态度,理财行为也十分谨慎。
理财师点评:
张先生现有的理财品种均属保守型投资,虽然较为稳妥,但综合年收益仅为2%左右,很难抵御物价上涨带来的资产贬值风险。同时,如今教育类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如果女儿婷婷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中等水平(或以下),数年后升初中、高中时的择校费将高达4万元左右,上大学的各种开支更大。如果张先生继续保守理财的话,那时的家庭积累恐怕会捉襟见肘,出现财政危机。另外,张先生的理财结构中没有保险类的投入,家庭成员的人身保险、家财保险几乎为零,这也说明张先生没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万一夫妻一方出现意外,或孩子出现重大疾病,家庭现有的积蓄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应急。
理财师建议: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