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冲击
今天每个企业人士都应该正视网际网络的冲击,包括企业如何应用网际网络,及如何和网络相关公司一较高下。保健企业家尤其要认清网际网络的历史和其对通路的作用,并把网际网络纳入自己的经营计划。
今天的网际网络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国防部的武器专家正发展一套能逃过最严重核子浩劫的通讯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连结分散各地,所以没有中央处理地点。因此,即使许多地点被摧毁,其它逃过一劫的系统还是可以继续运作。
这套系统把每个寄件人和收件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客户或服务器或主机。因为这种特性,网际网络演变成今天民主化的推手,把全球和经济力的焦点从组织转移到个人。
网际网络在1969年首度架设在洛杉矶的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联接柏克莱大学的计算机网络和史丹福研究中心(standfordresearch institute)的另一部计算机。不久在圣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的加州大学和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增设两个站。这是最早由国防部赞助的网络,叫做arpanet,不久即联接全球9000位的科学家和大学,并于1983年推出一个简称为tcp/ip的新通讯标准。
这套由各政府部门赞助的系统,原本只想联接国防相关的科学家。但1985年决定不论学术专长,一律开放给校园里合格的使用者进入。于是展开为期9年、把网际网络传输线路后台(backbone)私人化的计划,所谓后台就是联接各大学网络的高速数据线。在完成私人化之前,网际网络在全球7大洲和外层空间共发展五万多个网络,即使如此,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网际网络世界尚未诞生。
美国政府在1995年做出历史性的决定,允许个人用户可以取得自己的网际网络帐号,不必再附属在原有大学或组织之下。
之前曾提到,过去30年的经销成本占零售价格的比率上升,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50%上升到今天的70%。因此这段期间崛起的工商巨子都是靠创新的经销手法起家,而不是改良制造商品方式。这些通路的急先锋成功地利用电子实时通讯系统,把零售商与生产者和供货商联接在一起。例如,今天威名百货的计算机数据库仅次于国防部,不但大幅降低经销成本,也提高客户服务。
九十年代初,只有一些大公司有能力在自己和供货商的主机计算机间建立专属的实时传输网络,这种实时、高速的传输科技带动九十年代的10年间的经济起飞,成为九十年代的特色。1995年允许拥有个人的网际网络帐号的关键决定后,对网络发展更有推波助澜之效。
从此以后,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实时传输所带来经济和生活上的好处,不管是最小型的企业或财星五百大企业都一视同仁。原本已经建立专属传输系统的公司现在必须重新部署,以因应消费者(最终的客户)及数千家小型供货商都是网际网络用户的新局面。
这项决定将逐渐影响街头的生态,从等公车到采购食物这类的苦差事将为之不变。日后的公车候车站将和公车电子网络联接,如果没有人候车,司机就不会靠站停车。而消费者的餐储柜如果有电子联接,将发现在到达超市之前,已经有装满各种日用品(纸巾、鲜奶、蛋)的篮子等着他们;或者这些杂货会自动送到府上。
这项决定已经冲击华尔街股市,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早已预知商场的生态即将改变。今天市值名列股市前10名或100名的公司,绝大多数是高科技的“工具制造者”(toolmaker)。工具制造者从不生产有关衣食住行育乐、医药、传播或消费者最终需要的任何东西。
工具制造者帮助其它公司生产更好的消费性产品,因为工具制造者具有提升附加价值的能力,所以公司市值超过自己的客户。今天美国股市前10家市价最高的5家(思科cisco、微软microsoft、英特尔lntel、甲骨文oracle和vodaphone)都是创业不到20年的公司,净值总合超过1兆美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