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和尚临入灭度时,居正而坐叮嘱道:“我死之后,不可灭却了我的正法眼藏。”这时他的高徒三圣近前来问:“请问师傅的正法眼藏该怎么灭呢?”临济则问:“以后若有人问起它,你如何回答?”三圣便来了一声断喝。临济感慨地说:“想不到我的正法眼藏,即叫这瞎驴给灭却了!”言罢即坐化了。这有力地证明了三圣的一声断喝的妙用。所谓灭却正法眼藏是指把烦恼、妄想、迷惑等,甚至对菩提、涅槃的领悟全都抛开,而进入一种绝对无相无住无本的境界,意即灭却了正法眼藏才是真正的清净法眼。
延促一念宽窄寸心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宽者斗室广于两间。
延促:延是长,促是短。此指时间长短。
机闲者:是说能把握时间忙中偷闲的人。机是活动。
斗室:形容房间的狭小。
时间的长短多半是出于心理感受,空间的宽窄多半是基于心中的观念。所以只要把握时机懂得忙中偷闲,即使是一天的时间也比千年还要长;只要意境高超心胸旷达,即使是一间小小的房子也犹如天地那么宽大。
空间的广狭、时间的长短,并不是绝对的,往往由于人的心境的不同,而感受不一。《庄子•秋水》中河神与海神的对话里也蕴含着这一哲理。
河神说:“如果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
海神回答:“不可以。万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的划分没有不变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也没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因而寿命久远却不感到厌倦,生命只在近前却不会企求寿延,这是因为知道时间的推移是没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却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的划分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与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于世间不会倍加欢喜,死离人世不觉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是不会一成不变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识,远远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多,他生存的时间,也远远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时间长;用极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没有穷尽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乱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为细小的限度呢?又怎么知道天与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