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魅力的布莱尔成了再造工党运动的推动者。他彻底改变了工党,使工党变成了亲资本主义,同时也关心个体,关心公共医疗等实际问题的政党。但布莱尔的最初努力并未创造奇迹,保守党仍然在大选中连续获胜,布莱尔亲眼目睹工党遭遇了四连败。正在此时,1992年的美国,克林顿却在大选中击败布什,使民主党人在卡特竞选连任失利12年之后,重新入主白宫,并于1996年连任成功。这对布莱尔启发很大。1992年和1996年,布莱尔先后两次派人飞往华盛顿学习克林顿的竞选战术、竞选风格和组织工作等。布莱尔也飞往华盛顿,与克林顿会面。有人说布莱尔和克林顿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二人年纪相仿,同属于二战后的“baby boom"(出生潮)一代;他们都很聪明,喜欢深入思考,注重细节;他们的政见也很相同;他们都娶了女强人,妻子都是专业律师;他们还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相同性格。克林顿在美国当选的条件布莱尔也都具备:个人魅力,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特征,还有对手在位时间太长、人心思变的难得机遇。
布莱尔英俊潇洒,朝气蓬勃。他思维敏锐,口才极佳,演讲颇具煽动性,加上脸上经常浮现动人的微笑,他的形象要比满头灰发,大他10岁的竞争对手梅杰的吸引力大得多。当年布莱尔成为工党领袖时,保守党副主席马普雷斯就曾发出警告:“如果布莱尔的能力和他的长相一样好的话,那么我们将遇到麻烦。”果然,他言中了。1997年5月1日,布莱尔击败了梅杰,成为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并且让保守党遭遇了150年来最惨重的失败。工党赢得下院659席中的419席,而执政的保守党只获得165席,两党在下院中所占有席位的差距如此之大,本世纪从未有过。步入政坛后,布莱尔只花了14年就走上了政治巅峰。1997年大选的胜利,不仅结束了工党22年来连续败给保守党的历史,而且使布莱尔终于实现了他心中最大的梦想。大选获胜之际,布莱尔眼含热泪,与他的家人一起分享着喜悦和欢乐。他十分动情地想起自己病逝的母亲。他说,他生活中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母亲从未见过她的儿媳妇和孙子、孙女,若此时老人家仍健在,亲眼目睹儿子的胜利,“那将是最为完美的时刻”。
布莱尔入主唐宁街后,按照竞选时提出的“新工党,新英国”的目标,相继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首先布莱尔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改革。他认为政府应摆脱老工党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政策,实行“有活力的社会市场经济”。1997年,布莱尔上台伊始,就把调整利率的权利从财政部转移到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独立地操纵货币政策,更快地反映市场变化,引导健康的经济发展。布莱尔政府还优先扶持教育和医疗事业,力争把英国建成一个“世界技能超级大国”。布莱尔认为强调国民的就业能力比关注失业率更为紧迫,培训年轻人的就业技能的“新工程”脱颖而出。在外交上,布莱尔强调英国“将永远坚持独立的外交立场”,以确保英国的国际利益,发挥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在北爱尔兰问题上,他表示工党将致力于民族和解和与爱尔兰人民的团结。布莱尔主张加强英美交往,借以提高英国的地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