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做起: 杰出青少年课堂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细节小锦囊:如何听课与做笔记
    (1).紧跟老师的思路

    课前认真地进行了预习,并不是说听课时思想就可以放松了。我们应当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一位同学总结了这样的方法:

    1.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

    2.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3.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4.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5.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

    总之,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节课的精华。

    (2).前松后紧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也难。为此,全国高考河北省理工类第三名高峰同学认为,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他说,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

    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会下降。有人对高一100名同学(50名男生,50名女生)就听课时间的长短进行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一节课45分钟太长,45%的同学认为30~40分钟为宜,37%的同学认为20~30分钟最好,甚至有13%的同学主张一节课在20分钟左右。这样,注意力可持续时间与正常教学一节课45分钟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恰恰相反,后半节才是重头戏。所以,听课不妨前松后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