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最聪明的猴子
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后,认同他理论的人,大概都不会介意别人称自己是猴子的后代吧。如果每个人都是猴子,那么,日本人可能是最聪明的猴子。他们不善于单纯的发明创造,却擅长于模仿和改进一切优秀的东西。日本民族没有产生过一个足以影响世界历史的巨人,但每个历史阶段,它都能通过或主动或被迫的创造性学习,成为在总体上仅次于老师的老二。而在某些局部,它的创造性改进甚至还超越了老师。
我在前面刚刚提到,一千多年前,当李世民的大唐王朝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时,她巨细无遗地学习中国,直到今天,她依然是盛唐文明的活化石!到了近代,当维多利亚的大英帝国成为世界最强时,她又最迅速地移植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她至今还是外表上最绅士化的东方民族!
在近代,日本人曾经两次表现出不能满足于仅仅充当世界第二号角色的行动。第一次,她向同样移植了欧洲工业革命成果的“巨无霸”俄国挑战。在这场战争中,她借了自己第一个老师中国的土地作为战场。侥天之幸的是,这一场蚍蜉撼大树的决斗,居然以蚍蜉日本取胜而告终。
在英国一枝独大时代的后期,腓特烈大帝的德意志很快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于是,头脑里总是被“模仿哲学”主宰的日本人,又立刻照搬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直至后来与“战争狂人”希特勒的德国结盟,向新的世界头号霸主美利坚挑战。这是她第二次不甘于“世界第二”地位而做出的大举动。非常不幸,这次螳臂挡车的决斗,螳臂折断。然而,她的“模仿传统”却救了她。战败后,她立刻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敌人美国学习,把其善于向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学习、借鉴与模仿的传统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她又成为了美国的活标本,并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崛起,重回世界经济强国“老二”的位置!
作为过去几十年来的超级经济强国,日本经济令人目眩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了不得的创新吗?也许有一些吧,然而,要是你翻开过去20年来的工业发展历史,你就会发现极少会有重大的新产品或者领先的尖端的科技是发源于日本的。日本人只不过是运用了“拿来主义”的大手法,拷贝美国的点子与商品,从汽车到半导体等一切东西,再加以巧妙地模仿,仅仅保留精华部分,再把其余部分进行改进与完善。于是,日本经济以一种令人咋舌的速度在废墟中迅速崛起并向前迈进。这一可怕的现象,即使是被她模仿的“师傳”美国,也不由得心惊胆颤!
什么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主体,日本的各大企业给了世人不胜枚举的榜样。让我们再深入一点去剖析一下日本的企业吧。
战后初期的日本企业,技术落后欧美20余年。然而,如上所述,跨入20世纪70年代后,她的震撼世界的赶超奇迹,令人无法继续无视这个岛国那异军突起的技术实力。产生这个奇迹的源头,就是大规模地引进和模仿欧美技术。在日本政府的参与规划和支持下,那些日本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修筑了一条迅速改变自身技术落后局面的捷径。
“二战”后,日本能够迅速地在钢铁、汽车、电子、数控机床等领域赶上甚至超过欧美,靠的当然并不是被动的模仿。有人总结道,日本人是“花一块钱买进技术,花三块钱进行改进创新”。这群“最聪明的猴子”在购入欧美自主技术后,并没有直接去使用,而是用来肥沃了日本原本贫瘠的技术创新的土壤。
他们把模仿主要建立在“逆向工程”的模式上。也就是说,他们把引进的产品进行解剖,研究其内部结构和逻辑,在充分理解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寻找改进、创新的可能。这些做法给日本企业带来了非常有效的学习机会。而大量学习的积累,又提供了在模仿中创新的可能。周而复始,日本企业便迅速地在被动引进模仿中找到了主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