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北大方正和王选教授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在高技术领域坚决替代外国产品
西方国家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从第一代照排机发展到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而我国却从落后的铅字排版一步就跨进了最先进的技术领域,使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比西方国家缩短了将近半个世纪,并且使印刷行业的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王选,被称为当代毕昇,激光照排之父,他发明的激光照排改写了我国印刷业的历史,也几乎囊括了国内外重大的发明奖项。2002年,他还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激光照排在市场上也创造了一个神话,现在它已占据了中国报业的百分之九十九,海外中文报业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从1995到2002年,王选一直担任方正集团的领导职务。在他的带领下,1996年,北大方正的年产值就达到40亿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大的校办企业。
197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选听说了国家汉字信息处理项目“七四八工程”,其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印刷行业,无疑将引起我国报业、出版印刷业等媒体传播领域一场深刻革命,更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王选在从事激光照排系统研制时遇到的最大苦恼是,国内不少人只相信国外的名牌产品,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面对洋货的冲击,国内很多人对国产系统缺乏信心。
1985年以前,很多人对照排系统市场的前景是表示怀疑的,理由是中国拣铅字太便宜了,新技术在价格上很难与传统方法竞争。
改革开放后,正在研制中的王选,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挑战,一些国外著名的大公司已经研制出了激光照排样机,并且他们来到了中国,开始抢占这块巨大的印刷出版市场。短短几年,已经有几十家报社用大量的外汇购买了这些产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