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也是一种成熟: 学会把事情看穿懂得割舍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种唾手可得的幸福(2/2)

    没有人愿意生气,但是,还是会经常为小事而生气。在盛气中,人们便会容易做出没有经过审慎判断的事。

    人之所以会生气,主要是外在环境的刺激,除非是圣人,否则,一般平凡人皆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人或环境而生气,能够在生气时自省或是生完气觉察的人,就已经不容易了。

    喜欢生气、为小事抓狂的人,总是让别人有机可乘。生气当然不会是件好事,至少对健康就是不利的因素,若能训练自己,在生活中减少对外在环境的过度反应,也许,有助于内心的平和。

    人们喜欢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不重要的事物,争执不休,徒然浪费许多有限的生命,而一无是处。人与人之间的争吵、斗讼、诈欺、迫害,都是浪费精力又无意义的事情。

    佛经云:愤怒是"无明火",而《圣经·新约》则说:"当人在愤怒时,都是疯狂的"。

    有些人,总是喜欢无所不用其极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而我们也总是被别人所影响,一般人的情感比较脆弱、容易生气,和别人争执也多,大部分的人皆属于平凡人,所以,都有生气的经验。

    如果生气是一种习惯,那么不生气也是一种习惯。

    一个人在发怒时,总是气势汹汹如临大敌似的,我觉得与其选择抑制怒气,不如选择对外在环境有免疫力,不要轻易陷入生气的陷阱中。

    让不生气也成为一种习惯。

    心灵的自由

    有一种景象,比海洋要广阔,那是天空;有一种景象,比天空还要广阔,那是心灵。

    "创作往往是自由心灵的产物,对于自由的心灵,不能豢养,只能礼遇。"

    人活着,就是因为有梦想、有愿望,那是我们灵魂的需求,也是我们对幸福的需求。

    过度重视有形的财富,反而造成心灵的贫穷。人类对心灵失去兴趣,便意味着对人类自身失去了兴趣。然而最广阔的,却是人的心灵;最狭隘的,也是人的心灵;最美好的,是人的心灵;最丑恶的,也是人的心灵;最纯洁的,是人的心灵;最邪恶的,也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历经了一个既丰富又复杂的历程,这是一个欢乐与苦难、升华与堕落交织的历程。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在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可称之为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共荣;同时也是儒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生存在天地之间,生活在自然之中,总是希望能安身立命,自由自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也是佛家所说"心得自在"的哲学意境。

    "自由自在"的意义绝不是自由主义者心目中的"自由",因为它虽然带有为所欲为的功效,可是却遵守它的规范,那就是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一个人能够达到"从心所欲"的表现,却不违反规范,那才是真的达到自由自在之境。

    如果心灵没有宁静,那么就没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人生若没有自由,心灵当然也不会自在。

    人们即使厌倦了任何的学问,也还必须保留一门学问,那就是心灵的学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