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循欲之谓狂。"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知足,虽贫亦可称富;有财而欲多,则可称为贫。"
"清贫不是一般的贫穷,而是由自己思想与意志积极创出的简单朴实的生活形态",人一旦为所有所攫,人就会只开心所有物的扩张,而变成金钱的奴隶,也不再开心其他的人。
人如果被名缰利锁绑得过紧,反而失去精神的空间,星云大师说:"心理生活不是完全无视于外界,而应多求自内心,常人总以为心外的世界很宽、很大,而不知心内的世界更宽、更大"。
生活其实很迷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人生的下一秒会如何?学会如实的在吃饭、穿衣中过日子,淡泊一点老实一点,也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为鹰,为犬,任物鞭笞,若一念清明,淡然无欲,天地也不能转动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况一切区区事物乎!
安静也是一种幸福
据说,生命的奥秘,是从安于静默开始的。
所以,安静也是一种幸福。
古人云:"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一片宁谧小天地,一段安定的生活,想必是人生极大的一种幸福。
人世间,能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一切,打开心灵之窗,让阳光与雨水来照亮、冲洗,在这红尘浊世中,终日扰攘,哪里才有安静的角落呢?
当我们独处时,诸如孤独、寂寞、无聊等内在纷乱情绪均会一一浮现,也因此,我们需要安静,唯有当外在活动静止时,内在的活动才会浮现,才能被"看到",人们可以藉此整理一下自己的内在,整合分裂的自己。
"灯动则不能照物,水动则不能监物,性亦然,动则万理皆昏,静则万理皆澈。"
老子提出了"虚静"的观念,这是对生活上具有批评性与启示性的观念,"虚静"的生活,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速的心志与真朴的气质,也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导引出深厚的创造能量。
人若能重视内在生命的培蓄,对于浮光掠影式的生活形态,就会予以改变。
现代人的生活,往往匆促浮华,自然难以培养出深邃高远的思想。所以,繁忙躁进的生活,实足以扼杀一切伟大的创造心灵。所谓:"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偏、缓能制急;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恬,惟静者能看得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