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智慧书》的特点,可特点可能正是缺点。如果谁愿意花功夫把“浑无条序”的《智慧书》中的警句梳理出一个顺序来,整理出一个体系来,这岂不是功不可没的好事吗?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做这项工作。
《伊索寓言》的情况也与此相似,书中的故事虽然充满智慧的光芒,可似乎只是一些零散的而不是一套完整的处世招数。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
《处世手册》自然就是这项工作的一个试验品。该书把《智慧书》分为:磨砺篇、善谋篇、笃行篇、审慎篇、掩饰篇、言辞篇、交往篇等7个部分,共159条处世的潜规则,比较系统地表现出了全书的面貌。篇与篇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一篇之中,一条规则与另一条规则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不可能像学术著作那样浑然一体,可是基本脉络是清晰可见的。
《智慧书》的逻辑顺序梳理出来以后,《伊索寓言》的逻辑顺序也就梳理出来了。《伊索寓言》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够说明一个处世道理或介绍一种处世方法,而这个道理或这种方法与《智慧书》每一条处世规则相对应,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系统性。不能说这种构思不具有天才的创造性。《智慧书》采用的是警句的方法来阐释处世的规则的,主题比较集中,而《伊索寓言》则使用的是故事格式来反映处世的规则的,表现出多维性,这是因为“形象大于思维”所决定的。可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谓交相辉映,价值倍增。
为了保证此书的真实性,我们在《处世手册》中的《智慧书》内容之下注明了在原书中的数目顺序。
第二、《智慧书》的笔法十分简洁,是17世纪文笔最省净的作品。
笔法简洁,这既是作者的一种审美理想,也是作者的一种自保策略,因为作者在那个时代不为当权者所容。前者,如作者认为:“说话应该像写遗嘱或立证词那样:言词愈省,争论愈少。”“美事简短,其美加倍。”等等。后者,作者这样说:“谨慎之人虽然自己十分清楚,却总是说一半留一半。”“秘密具有神圣的感觉。”等等。
可是,这种表达方式却大大地增加了一般读者阅读的难度。各种各样的翻译文本,为了忠实原著,同样继承这种风格。“文须通俗方传远”,这是举世公认的信条。因此,我们参照了英法中等多种文本,在完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通俗化、逻辑化的处理,使得文本浅显易得,自然流畅。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将作者的工作称为“编译”而不是“翻译”。读者随便去书店翻一下同样的书,这种感觉就会十分明显了。
最后谈谈怎样读这本书。特别要指出的是,本书不是一本休闲小说,翻一翻就过去了,而是需要你反复阅读的。
凡德比尔大学的克里斯多福·莫勒是《智慧书》英译本的翻译者,他说:
《智慧书》全由箴言警句构成,这些箴言警句滋味绝佳,不可不与朋友同事分享共赏。本书的理想读者,是因日常事业而需与他人周旋应付者———他必须发现他人用心,赢得其好感与友谊,鞭辟入里而蒙敌人对手于鼓里,或反制其机谋及使他人企图一筹莫展。
《智慧书》是人们乐于身体力行的处世规则,应该人手一册。俯仰浮沉于万丈红尘之中的人类,这本书特别适合作为手册,尤其是有志在这种世界上发达纵横的青年,这本书不得不读。书中的很多规则,如果不读此书,只能依靠自己在长久的生活实践中才能有所积累,并且难免挂一漏万。而细细地读读这本书,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本书捧读一遍显然不够,还应该时时参照对比,以备随机制宜。本书的读法是慢嚼细咽,且每天读一、二条最为适宜,以便体会其中三昧。
一句话,此书是读者的良师益友,能够很容易学到其他书本中和平常生活中很难系统学到的处世计谋。
编译者
2004年4月于四川成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