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深圳,开发房地产的门槛比现在还高:非建筑行业的企业要想进入房地产开发必须通过招投标,拿到土地才批给单项开发权。
11月,万科参加了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
竟投开始,价格一路飙升。最后只剩下万科同另外一家轮流叫价,互不相让,进入白热化。如果不是举牌者主动出价,拍卖官会按50万元升幅叫价。万科是志在必夺!如果对方也是呢?不免暗暗叫苦。对方再次举牌,拍卖官一次叫价、两次叫价,咦,杨海生怎么不举牌?
拍卖官举起槌子。
我本能地抓过杨海生手中的牌子举起,喊了一个跳升的报价。
拍卖官报新的叫价,一次、两次,全场鸦雀无声。
三次叫价,一槌定音。
按照拍卖的土地成本计算,楼面地价已经高于这块土地周边的住宅产品的平均售价。换句话来说,按市场价,把附近的住宅楼买下来,拆掉再重新建的土地成本价都低于万科获得的这块土地的价格。
拍卖现场,我代表公司上台签订土地转让协议。刘佳胜望着我,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格?简直是瞎胡闹。不管怎么说,还是祝贺你们。”
进入房地产的敲门砖已经拿到手,只是代价高了些,谁让万科遇到了一位疯子。哪家企业如此咄咄逼人?经查核是深圳争华实业公司,私营企业,老板是湖南郴州人,带家乡子弟兵到深圳创业,捡破烂起家,现在开发工业地产、夜总会娱乐项目。怪不得如此死缠烂打。对方最后手软时,也一定认为遇到了疯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