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从硅谷到麦金利的顶峰
保尔·艾赛尔
广告:诚招共赴危险旅程的勇士。此行收入微薄,遭遇严寒,承受长达数月之久的黑暗,危险丛生,不能确保安全返回。一旦成功将会分享荣誉和认可。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为最后一次南极探险张贴的广告(该广告吸引了5 000名应征者)
1998年7月。阿拉斯加麦金利山。一场暴风雪从迎风而立的卡希尔特纳冰山顶部席卷而过。坠落的积雪掩埋了我们的帐篷,在周围形成了一道高达8英尺的雪墙。后来的一整天中,道格·赫鲁、弗雷德·莫兰和我轮流铲雪,加固帐篷。我们与疲劳和寒冷抗争,保护帐篷不被暴风雪压倒。
那天晚上,我们静静地呆在帐篷中,几乎没有交谈,各自思忖着如何坚强面对前方的苦难。道格和弗雷德以前攀登过麦金利山。两年前,弗雷德曾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成功登顶。而10年前,当道格冲顶时,遭遇了长达1周的大风和雾状天气。营地中的食品消耗殆尽,只得放弃登顶的努力。他沿着西坡下山,历尽艰难困苦后最终脱险。现在,道格面无表情地向上望,一边回想着上次在高海拔营地时的情景,一边为此次登顶积蓄力量。
帐篷门被拉开了,弗雷德一头冲了进来。该我铲雪了。我提着铁锨走到暴风雪肆虐的帐篷外。外面能见度很低。麦金利山上10 000英尺处就是这种恶劣的环境,那么20 000英尺处的环境能好到哪去呢?上周,来自17 200英尺的高海拔帐篷的报告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气温在零下29华氏度到零下34华氏度之间。风速超过了每小时40英里。现在是6月初,也就是1998年登山季节的中旬。由于天气的原因,上周已有3人丧生。而且到目前为止,所有登顶的努力都已经中断了。我们曾经希望此次登山结束之后,既不被冻伤脚趾,又不会丧失伙伴。可现在看来,这一愿望可能无法实现了。如果肆虐无常的天气持续下去的话,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冒风险向顶峰发起冲击?我们曾经观看了一部形象展示麦金利山众多危险的纪录片,之后在小城托奇那的公园总部满不在乎地签署了他人免责条款。而此时与那时相比,刚才所提的问题显得更为紧迫,我们回答时也不那么坚决了。
攀登山峰所面临的挑战可以恰当地用来比喻商界的挑战。在过去的15年中,当我向新建的企业投资,给它们提供建议时,我经常会用到登山时所学的经验。就像登山一样,建立一家企业要冒风险,通常成败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而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虽然企业家在行走时不必受到绳子的约束,不必担心脚下的冰雪下陷所带来的危险,也不必受到一层层厚重防寒服的羁绊,然而,他们必须软化企业内外的矛盾,就好像带领着企业行走在狭窄的山脊上一样。
不论是在登山时向极限挑战,还是坐在办公室里运筹帷幄,对卓越的追求是一种平衡的行为。对于企业家和登山者来说,他们都需要:
● 追求不确定的机遇时能容忍风险;
● 将团队的能力和团队的协调一致结合在一起;
● 即使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也能拥有明确的远景目标(“高峰”思维);
● 坚定追求最终的目标,同时积极应对各种变化;
● 培养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准则;
● 提高速度抓住机遇之窗,同时增强实力追求新的高度;
● 面对压力,坚持不懈,同时小心谨慎;
● 充分利用初次登顶后获得的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洞察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