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 商界领袖攀登高峰的九个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引言(1)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高峰

    杰里·尤西姆

    你提出的第一个、也是我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的最直接的回答是“没有任何用处”。它不可能给你带来任何直接的收益……因此,如果你不能理解人类征服高山的内在动力,不能理解这一挑战实际上就是人生不断升华的过程,那么你也就永远无法理解登山的魅力。

    ——乔治·雷·马洛瑞,英国登山家

    向前,向上。

    ——安德鲁·卡耐基,钢铁大王

    吉姆·柯林斯在对吉列和沃尔格林公司的股票图着迷前,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他多次攀登科罗拉多的埃尔多拉多大峡谷,与引力和恐惧进行过殊死较量。他曾经登上400英尺高的垂直悬崖(登山爱好者称之为t-2),由于保险带的突然松开,他离死神仅有一步之遥。当时,他还是10年级的中学生。

    “真是异常凶险!”数年后柯林斯仍然感到心有余悸,“这是十足的冒险。”或许柯林斯是在回忆那次使他成为《登山》杂志封面人物的攀岩经历,但是他真正谈论的是波音公司和它生产的飞机。“他们总是考虑三重预备系统,”他说,“如果a系统失效,b系统可以支持;如果b系统失效,c系统可以支持。”他们总是多准备一根保险带。

    这一次柯林斯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埃尔多拉多大峡谷。当我们穿越令人生畏的t-2岩壁时,他情不自禁地停了下来,凝视着其他登上者用白色粉笔圈出的岩缝。尽管在长达数小时的攀岩中,他的装备十分酷似蜘蛛侠,但是如今的他还是以学者和思想家更加出名。想想他撰写的那些全球畅销书——《基业常青》和《从优秀到卓越》——还有那些大公司的ceo,他们一个个趋之若鹜,洗耳恭听他的高见。我受公司《财富》杂志的委派,采访柯林斯。我向公司建议在攀岩中进行采访,但是不久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原来埃尔多拉多大峡谷对他而言简直是家常便饭,或者说每天的功课。当他富有弹性的身体终于停下来休息时,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我的大部分思想来自我在这块岩石上的思考,”柯林斯说,“我喜欢看着太阳从白雪覆盖的乡村慢慢落下。”尽管这些思想都是针对卓越的企业,同时也是区分卓越企业和平庸企业的关键,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登山感悟的影子。最典型的是他对真正的企业家和机会主义者的区分,后者曾经在网络公司的热潮中大发横财。“这就好像是无氧攀登珠穆朗玛峰,”他说,“这是真正的登山。也有人一遇到危险就要求夏尔巴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常为登山队作向导及搬运物资——译者)带着他们下山,这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登山。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山顶,必须自己体会面临生死的考验。”这也许就是登山的乐趣与刺激,他说。“市场信息可以被扭曲,但是地球引力从来不会说谎。”

    引力、藐视、运气、风险、机遇、死亡。对于柯林斯而言,大山不仅仅是其伟大思想的衬托,更是贯穿其中的美丽山脉。

    高山与商业,初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关。高山属于少数人的领地,而商业是许多人赖以生存的职业。高山经历千百万年才形成,而市场瞬息万变。更重要的是,高山超凡脱俗,拥有自己的词汇,而商业属于尘世。

    然而,高山不仅拥有激励的力量,而且更具有启示的作用。爱德温·伯恩博在《世界圣山》一书中将高山视作人类不断突破自身极限、不断超越自己的象征。高山还可以被看作是高空实验室,在这些不通人情的地方,犯错的空间如同高空的氧气一样稀薄。而你的大脑也因为供血的不足而变得迟钝起来。此时,即使是最小的疏忽——如手套或锁扣的脱落——也会演变为致命的错误和灾难,使最完美的战略毁于一旦。当你登上5 000英尺的悬崖时,你的生命也许完全寄托在冰镐之上。

    需要提醒的是,当某人登上顶峰时这也是组织的胜利——这就是为什么登山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比喻,它本身就是管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