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用人的学问: 中国历代帝王用人哲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魏武帝曹操
    惟才是举

    尽管汉光武帝刘秀雄才大略,恢复了汉家天下,可是几度夕阳红之后,终究青山留不住。到了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天下群雄并起,逐鹿神州,曹操就是从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枭雄。曹操手下绝对是人才济济,可以说得上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与曹操善于收罗人才是分不开的。

    公元210年,曹操发布文告:“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开始向天下求才,之后在公元214年、公元217年又两次发布了类似的文告。这三次求贤令都反复强调了“惟才是举”的用人主张,号召天下英才聚集到自己手下建立全国统一的功业。自此,一大批贤才、奇才纷纷从四面八方归附曹操,正是凭借这些力量,曹操终于平定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当然曹操也有错失人才的时候,无论正反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今天的管理人所借鉴的。关于曹操用人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在这里谈几个比较典型的。

    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的情况非常紧张,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许攸在袁绍那里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奔曹操来了。曹操当时正躺在床上,一听许攸来了,他兴奋得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出去迎接,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望。接着,许攸进献火烧乌巢的计策,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如果说这是由于曹操处于劣势而不得不重视人才的话,那么他得势的时候,也依然重视笼络人才,为自己所用。陈琳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官渡之战后被曹操俘虏,大家都以为他是必死无疑了,因为他在给袁绍当书记官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言辞激烈,连曹操的祖宗三代都骂了,曾经把曹操气得浑身哆嗦,头疼病不治而愈。结果曹操逮住陈琳之后,就问他,你骂我也就算了,怎么连我祖宗三代都骂了啊?陈琳也挺会辩解的,回答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也爱惜他的文才,竟然赦免他并加以录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