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用人的学问: 中国历代帝王用人哲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汉高祖驭人有术
    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中豪杰,不善于统驭他们,必然会互不服气,甚至相互排挤压制,造成内讧。所以刘邦就根据他们的个性进行管理,使他们协调一致,各尽所能,为他的事业贡献力量。张良善于出谋划策,所以刘邦就把他留在身边,充当高级参谋,随时献计献策,咨询顾问。萧何行政经验丰富,为人沉稳,有长者风范,所以就让他驻扎后方,抚慰百姓,随时供应粮草物资,支持前线的战争。而韩信善于统兵打仗,就让他征战沙场,这样就使他们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特长。同时,这种分工也使他们相互牵制,不会威胁到刘邦的领导地位。张良虽然谋略出众,但是没有军队,也没有粮食物资;萧何虽然坐镇后方,但是没有军队,也成不了什么气候;还有韩信虽然有大将之才,身边也有一些谋士,可是少了粮食物资的支持,几十万军队照样玩不转。所以,虽然汉初三杰都有独当一面的大才,甚至萧何与韩信都有自立的机会,但是他们在刘邦这种权力制衡的设计下,只有老老实实地为刘邦卖命了。

    刘邦统驭人才的另外一个重要办法就是论功行赏,使得手下的众多人才,能够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有序地展开竞争。下属的官位升迁赏赐有了根据,就能使他们按照规则,充分发挥才能,获得封赏,而不是把才能用在内耗上。刘邦初定天下以后,准备评功封侯,结果群臣争功,谁也不服谁的气,一年多还没有评定下来,弄得人心惶惶。史称:“上居南宫。从复道上见诸将往往耦语,以问张良。良曰:‘陛下与此属共取天下,今已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为不足用遍封,而恐以过失及诛,故相聚谋反耳。’上曰:‘为之奈何?’良曰:‘取上素所不快,计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三月,上置酒,封雍齿,因趣丞相急定功行封。罢酒,群臣皆喜,曰:‘雍齿且侯,吾属亡患矣!’”这样,在张良的提醒下,刘邦先封了一个自己讨厌的人,让大臣们稳定了情绪。最后确定封位的时候,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赏赐也最多。结果大臣不服气,尤其是那些出生入死的武将们,不明白自己血洒沙场,用生命换来的功劳,竟然比不上萧何在后方动嘴皮子的功劳大。那刘邦说服众将的比喻,也着实有趣,他把众将比做打猎的猎狗,而萧何则是指挥猎狗的猎人,当然是猎人功劳大了。说得众将哑口无言,最终顺利封赏完毕,刘邦也稳定了江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