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用人的学问: 中国历代帝王用人哲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秦始皇嬴政(2/2)
    嬴政幼时曾经随父亲在赵国充当人质,受了不少白眼,所以估计他对六国之人没有什么好感。罢免吕不韦以后,嬴政真正掌握了秦国的大权,于是下达了著名的逐客令,限所有秦国境内的客卿三日之内离开,否则严惩不贷。后来的丞相李斯也是被驱逐的客卿之一。临走的那天晚上,李斯越想越郁闷,觉得就这么离开实在不甘心,便给秦王上书要求收回逐客令。李斯上书的主要内容是说:秦国的先王曾经广求贤士。比如秦穆公求士,从四面八方收罗人才,得到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人的扶持,结果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秦孝公使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得以国家富强,百姓乐逸,扩展土地千里,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惠王用张仪之计,破坏了六国的合纵策略,使诸侯四面事秦。秦昭王得范雎,成就了秦国帝业。由此观之,客卿是秦国强大起来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他们,秦国是不会强大起来的。然后,他拿秦王喜欢的珠玉锦绣、奢华宝物作比喻,指出这些东西都不出自秦国,但是秦王还是乐于使用。而用人却不这样了,不问人是否有才,不论曲直,不是秦人的一律逐出,这绝不是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接着,李斯指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所以他说:“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他认为,把人才推到别的国家去就是帮助别人、削弱自己的做法。信送出去之后,李斯知道秦王的厉害,又感到害怕,于是便开溜了。秦王见到上书之后,恍然大悟,痛骂自己鼠目寸光,愚不可及,赶快派人请回李斯,并四处传令,挽留各方人才,共商统一大计。到此,可以说秦国完成了灭掉六国的最后一步准备,这是完全专业化的人才策略,为秦国聚集了最好的人力资源。驱逐人才确实是很愚蠢的做法,幸亏嬴政能及时改正错误,否则统一天下将是很难的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