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偷斧
中国《列子》一书中有一个典型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孩子偷的,便暗中观察他的行动,怎么看都觉得他的一举一动像是偷他斧子的人,绝对错不了。
当后来他在自己的家中找到了遗失的斧子,他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便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子的人了。
“猪”和“母猪”
一位小伙子驾着一辆小轿车愉快地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前面正好是一个急转弯,他看到对面行驶的一辆轿车突然来了个60度转弯,向他冲来,于是他紧急回避,幸好两位驾驶员的技术都比较高超,两辆车擦肩而过。就在会车的一瞬间,对面车辆上一位金发女郎伸出头来,冲着那位男司机说:“猪”。那位男司机毫不客气地回敬一句说:“母猪”。大家分析一下会发生什么结果。
以貌取人 失之子羽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子羽的年轻人很佩服孔子的才学,因此前往求学,希望能够成为孔子的学生。子羽相貌丑陋,孔夫子因此不喜欢他,教他时也不太用心,子羽很失望,于是退而自学。
后来子羽学而有成,孔子知道后深为自己以前的行为而后悔,于是发出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
看法不同
一个官员很有声望,他的门客带着一个朋友来拜见他。朋友走后,官员对门客说:“你的朋友有三个地方不好:他看见我就笑,这说明他轻薄;谈话的时候不提自己的老师,这是背叛师门;第一次见面就无所不谈,这是不懂礼节。”
门客笑了笑说:“他看见你就笑,是因为你和蔼可亲;谈话时不谈自己的老师,是因为他通达,不守门户之见;第一次见面就无所不谈,是因为他心无城府,对人忠诚。”
智者与高僧
一次,一位智者去拜访高僧。这位智者听说高僧非常聪慧,就有意要给他一点难堪,考验考验他。他问高僧:“师傅,你看我像什么?”
“施主像一块美玉。”高僧答道。
“可是我看你像一堆牛粪。”智者挑衅道。
可是高僧一点都没有生气,叫徒儿拿来一面镜子,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事物,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写照。”
三个人
两个聪明人和一个笨人住在一间屋子里。一天,两个聪明人为一件事情争论起来,两个人都认为自己说得有道理,争来争去,谁也不服谁。倒是那个笨人很快就分清了是非曲直。
其实,不是笨人比聪明人高明,而是因为他没有参加争论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