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erp123应用基础 在企业开始实施erp之前,必须建立好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三个最重要的内容:其一为企业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工作;其二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专业化分工;其三为企业建立价值评价体系。这三项工作是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大厦的地基。有了坚实的地基,才能按照erp123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大厦。 1.2.1 企业数据标准化工作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是采用电脑系统来帮助管理者进行高效的管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让电脑能够识别每一个管理对象。电脑并不如人一般可以通过耳听、眼看等感官来进行识别。它惟一的识别方式就是编码。要想充分利用电脑超高速运算高效率,就必须要对企业的所有管理对象进行编码,并且要做到每一个管理对象的编码都是惟一的。要进行的管理对象编码包括下列各项。 1:产品系列编码:产品编码、原料编码、辅料编码、半成品编码、在制品编码、包装材料编码等; 2:对外系列编码:客户编码、供应商编码、委外供应商编码等; 3:仓库系列编码:仓库编码、库区编码、库位编码等; 4;组织系列编码:部门编码、人员编码、职务编码等; 5:设备系列编码:设备编码、备品备件编码等。 当然绝对少不了财务的科目编码。数据标准化工作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最基础的工作,是信息化系统整体化和数据共享的基本保证。以往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标准化工作的失误造成的,或者是根本就没有特意地做标准化工作。可以想象,当erp实施工作快完成的时候才发现编码不统一,是否是前功尽弃呢?能将就用吗? 1.2.2 管理专业化分工 企业管理专业化分工最大的主题是企业物流和商流的分离,如图1-6所示。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分工呢?
图1-6 企业物流与商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