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与企业管理: 理论、方法、系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2.2 复杂物料需求带来的时段式MRP(3)(图)
    mrp系统的目标是确定每项物料在每个时区内的需求量,以便能为正确地进行生产和库存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虽然,这并非mrp的惟一目标(例如,mrp还为能力需求计划提供输入等),但这却是最主要的目标。从人们的主观愿望来说,这个目标同其他非mrp库存控制系统的目标并没有什么差别。mrp系统与其他库存控制系统的差别仅仅反映在如何实现这种愿望的能力上。例如,用订货点法很难做到在恰当的时间对一项物料按恰当的数量订货,而要确定正确的到货期则更成问题。对于已发出的订货作业进行修改,用订货点法则基本上办不到。  mrp系统从主生产计划、独立需求预测以及厂外零部件订货的输入可以确定“我们将要生产什么?”通过bom可以回答“用什么来生产?”把主生产计划等反映的需求沿各产品的bom进行分解,从而得知“为了生产所需的产品,我们需要用些什么?”然后和库存记录进行比较来确定出物料需求,即回答“我们还需要再得到什么?”通过这样的处理过程,使得在mrp系统控制下的每项物料的库存记录都总能正确地反映真实的物料需求。这一过程如图2.3所示。

    图2.3  mrp数据处理逻辑

    下面讨论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  mrp系统对每项物料的库存状态按时区作出分析,自动地确定计划订货的数量和时间,并提醒人们不断地进行调整。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包括:库存量、预计入库量、毛需求量。  其中,库存量也称为库存可用量,是指某项物料在某个时区的库存数量。预计入库量是指在本时区之前的各时区中已下达的订货,预计可以在本时区之内入库的数量。毛需求量是为满足市场预测或客户订单的需求或上属物料项目的订货需求(可以是多项订货需求)而产生的对该项物料的需求量,这是一个必须提供的数量。净需求量则是从毛需求量  中减去库存可用量和预计入库量之后的差。在计算上,净需求量的值可以通过库存量的变化而得到。方法是首先按下面公式求各时区的库存量:  某时区库存量=上时区库存量+本时区预计入库量-本时区毛需求量  当库存量出现第一个负值时,就意味着第一次出现净需求,其值等于这个负值的绝对值。以后出现的库存量负值,则以其绝对值表示了直至所在时区的净需求量累计值。  物料的净需求及其发生的时间指出了即将发生的物料短缺。因此,mrp可以预见物料短缺。为了避免物料短缺,mrp将在净需求发生的时区内指定计划订货量,然后考虑订货提前期,指出订货计划下达时间。表2.2表达了上述处理过程。  表2.2  mrp的数据处理过程     提前期:4      初始库存量 23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