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方面参照宣传品,一方面用自己的眼光来掂量:淡水的地理位置特殊,离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都近在咫尺;交通四通八达,不仅现有的公路规模具备,规划中的京九铁路主干线也要由此通过;大亚湾西北隅的哑铃湾,是中国南部沿海少有的天然良港,水域宽,风浪小,回淤少,当地史料上称做“航道天成”;淡水的通讯条件早有基础;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后,电力也不会成为问题;还有,这儿是叶挺将军的故乡,又有天然的海滨游乐场,无论人文还是自然景观,都具有很好的旅游条件……加上美国投资的年产50万辆以上轿车的“熊猫汽车城”和英国投资的“壳牌”石油一投产,单这两个特大企业都可以把这儿搞热闹。
我认可了一些行家的论断:不出10年,淡水就有可能成为国际化的大市场。
我心中有了底,尽其200多万元,一下买了几百亩地。我在前面谈过,我很注意同当地的人相处得好,要办事时就见到效果了,划地时他们都挺支持我,几百亩地全在街边路口,十字道旁,守着交通要道,基本上都是人们常说的黄金地段。
的确有人问过我:“万一今后卖不出去,怎么办?”我半真半假回答:“我就留着自己种。”
事实是,我这一步走对了。
仅仅才过半年,淡水的房地产就开始热了,土地价格迅速猛涨。又过了几个月,到1990年3月,惠阳县城果然迁移到了淡水镇,大亚湾的几大工程也加快了建设节奏,淡水的土地价格几乎是发了疯似的往上涨,每平方米高达2000元,居高不下,黄金地段还达到过每平方米1万多元的高峰。
我的确赚了很多钱,为我下一步的开拓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我特别要说的不是这一点。
我要说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这是一句很普通很明白的话,同时,这也是一句很可以令人深思的话,我没有因为钞票滚滚涌来就忘记了这句至理名言,还在那个时候,还在房地产热得烫手的时候,我就料到了它必然会有衰退的一天到来。而且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就为那一天的到来准备了后路。所以,到1994年,许多搞房地产的人都陷入了困境,而我却没有那一难。
我想,那一年,我最大的成功应该在这里。
下面,我将告诉您,我是怎样具体操作的。
要想不断地发财,当“倒爷”不长久,重实业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就必然有退潮的时候,不能因为有低潮就不干事,搞“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注定不会有大出息。
决策,看起来简单,干起来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决策才有诱惑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